第78章 战后平静期(5/5)
与此同时,安徽的地理位置也显得颇为尴尬。作为一座四战之地,安徽在历次统一战争中往往扮演着炮灰的角色。然而,在工业革命之后,安徽却以惊人的生命力存续下来,这在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尽管元朝在这场战争中损失惨重,但并非一无所获。由于共和军的北伐行动,元朝失去了一位杰出的名臣脱脱。然而,命运似乎对元朝进行了补偿。在与共和军的炮火亲密接触之后,元朝上层贵族阶级开始觉醒,意识到必须奋发图强。被炮轰过的经历使他们深刻认识到加强军事实力的重要性,于是中书省开始汇集大量财力用于制造火炮。苏星云的军事行动虽然导致元朝失去了一位贤相,但却意外地唤醒了元朝统治阶级的危机意识。这种变化究竟是福是祸,目前还难以预料。
现在,在两大势力——共和政府与元朝之间,唯一游离于外的便是浙东地区的方家军了。
目前,安徽境内几乎已完全落入共和军之手。共和军选拔人才的方式独具特色,他们通过数理化考试来挑选合适的人才。共和政府所施行的,是一种工程师治国的模式。这些通过理科考试选拔出来的人才,在地方治理上严格遵循既定的制度和反馈数据来进行管理。整个行政部门的工作规则,在经过反复讨论和实践后,会被制定成方案并广泛推广。然而,一旦这些规则被制定出来,就必须在严格的监察下得到绝对的执行,很少有个人自由发挥的空间。整个共和政府就像是一台精密运作的机器。
那些原本期待苏星云亲自前来纳贤的“有才之士”感到了失望。他们所等待的,并非苏星云的亲自邀请,而是在共和政府中能够得到与其他人一视同仁的对待。然而,共和政府的这种工程师治国模式,却让他们感到自己被当作了普通民众来对待。
因此,大量来自旧社会的人才纷纷选择离开共和政府。当然,苏星云对此并不在意。在他看来,治理一个大国必须严格遵循规则,实行法治。而且,他认为人治在选拔人才方面效率太低,根本不适合工业化时代的人才选拔。这些自认为很有才能的人离开就离开了,苏星云相信,未来他们会明白,即便他们拥有如诸葛亮般的才智,也无法与一个严密的治国体系相抗衡。
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些人才只能选择投奔他们唯一的选择——仁德纳贤的方国珍。于是,大量来自世家大族的才子纷纷奔向方国珍。
自从朱升与方国珍会面之后,方家军也开始逐渐沉寂下来。整个中国大地在一段时间内似乎没有了继续大战的迹象。各大势力都在暗中积蓄力量,为下一次的冲突做好准备。
位面开拓者:梦想与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