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工业怪兽(3/5)
自一号钢铁厂建成以来的七年时间里,共和已经完全迈入了工业革命的门槛。这是一场深刻的变革。随着铁路的建成,淮南和和县两地的十万吨产量钢铁厂同时建设完毕。与此同时,大量的钢铁工人也已经完成了培训,现在将进入设备与人的磨合期。淮南将煤矿运往和县,和县则将对岸的铁矿运往淮南,铁路运力得到了充分利用。原先钢铁产量徘徊在六万吨的共和钢铁产业即将迎来井喷期。预计明年,共和的钢铁年产量将达到十七万吨,这个数据将远超苏星云创越前1840年英国吨生铁产量的记录。至于煤炭,共和的开采量已经达到了每年五百万吨,为1840年英国的六分之一。
共和铁路的开通消息,在共和之外也引发了一阵波澜。铁路这一名词,早在共和完成大都战役后就被各方势力所耳闻。不过,当时他们对铁路的理解仅限于“用铁铺成的路”,并将这一概念视为苏星云在胜利后的自满与奢华表现。随着五年计划的推进,铁路再次被提及,这让各方势力对共和修建铁路以提高运力的举措感到困惑。由于缺乏直观感受,他们对铁路的运输能力持怀疑态度。
然而,随着了解的深入,和县至含山铁路的运行状况逐渐被揭露。铁路与蒸汽机车的组合开始为周边势力所理解。他们意识到,几十吨的运力相当于数百辆满载的牛车,而消耗的仅仅是价值低廉、数量较少的煤炭。这一发现让所有人都恍然大悟。对比过去的秦直道和隋运河这两大工程,它们在短时间内耗尽了两个王朝的国力,而共和却在一年内完成了如此庞大的运输工程。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如今,各方势力已经习惯用数据来评估共和,不再轻信“共和滥用民力”的论调。他们开始计算共和的钢铁产量、雇佣人力所消耗的粮食券,并将这些粮食券转化为实际的粮食量。通过比较共和的粮食产量与其十分之一的征粮比例,他们将共和视为一个巨型且组织严密的宗族经济结构,而非各种利益集团集合的王朝经济结构。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