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趁热打铁 拿下土地(3/5)
襄阳失守后,原本行动迟缓的陕西元军迅速改变了方向,朝廷下达的驰援襄阳的命令已成空文。襄阳一旦丢失,再去送死显然是愚蠢之举。与此同时,河南已经被刘福通领导的起义军搅得天翻地覆,别说援助荆州,就连自保都成了问题。这场大规模的起义宛如星火燎原,元朝原本依赖的精锐部队在这股汹涌澎湃的起义浪潮面前显得无能为力。
继续阅读
可以说,此时的蒙古元军仍可作为一支突破敌国防线、攻打敌人战略要地的军队,但作为一支镇压军队,它显然并不合适。此刻,刘福通的军队已经领教了三棱枪刺的惊人杀伤力。为了争取一线生机,红巾军根本不会考虑俘虏敌人。
因此,当使用五斤炮打开缺口的元军在冲锋接触战中遭遇手持三棱刺的军队时,他们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这绝不是一场简单的击溃战,在这样的对手面前,想要保持低伤亡几乎是不可能的。
答失八都鲁的军队便是其中的典型例子。他率领的五千骑兵配备十二门鹰炮,曾一度击溃了好几支过万的红巾军。然而,在红巾军的猛烈反击下,他的军队损失了九百多人,伤亡惨重导致行军速度放缓,而且为了照顾伤员,已经没有多余的马来骑乘。这时,四周的红巾军蜂拥而至。刘福通下达了死命令,无论如何都要消灭这支元军。
面对逼近的五万红巾军,答失八都鲁一方面向友军发出求援信号,另一方面试图阻止红巾军的进一步推进。战斗一开始便是激烈的炮战,但出乎意料的是,红巾军中也配备了大型火炮。这些火炮是滑膛前装炮,一次能发射多达三枚十斤重的实心弹。
它们由钢制成,克服了旧式火炮需要频繁降温的缺陷。虽然在机动性上略逊于元军的鹰炮,但在其他性能上却大大超越。然而,红巾军的炮手技术实在是不敢恭维,二十门火炮与元军的鹰炮交锋,双方互有胜负。若非元军的鹰炮需要更多时间冷却,且弹药不足,红巾军的炮兵恐怕早已溃不成军。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