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建军旗帜(2/5)
苏星云已经为皖钢投入镰锤社制定了详细的时间表。如今的皖钢工业区已经汇聚了五十万工人,钢铁产量高达四十万吨。其他如煤的干馏、纯碱制造以及各种采矿业的生产体系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同时,纱厂、制衣厂等轻工业的生产链也已初具规模。在整个工业区,识字人数超过三百的已经超过百分之三十。随着识字人群的增加,这些工人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对清朝的种种做法感到不满。
历史上曾有人说“知识越多越反动”,这句话的对错暂且不论。但首先,民众的知识多了,必然会有自己的思想。如果这些民众能够站在国家的角度全面考虑,那就是人民意志的体现。然而,如果有些人只了解国家的部分状况,却站在某个阶层的立场上组建派别,对国家进行片面的宣传,这就让另一方觉得这个对立派别里有知识的人罪大恶极。苏星云并不希望看到麻木的人民,但那些只有半瓶水知识却跟着少数人跟风的民众,他同样不需要,无论这个少数人是政府还是其他势力。
不过,在当前的造反阶段,后世那些坚决拥护政府的朝鲜人民显然要比清朝的麻木民众要好得多。苏星云打算煽动他们的热情,因为工业化是需要奉献的。没有两代人像傻子一样辛勤劳动,就无法为后世子孙留下一个富裕的国家。
这几个月来,镰锤社在长江以南的湖南、江西一带扫荡。在南京的李鸿章一直在给皖钢的苏星云发送电报。起初是命令苏星云的巡防营南下,随后又是晓以大义地劝说苏星云以大局为重,骚扰镰锤社北方。苏星云实在不好意思再骗这位老人家,于是索性不再回电。最后,李鸿章似乎猜到了什么,发电询问苏星云和南部的镰锤社到底有没有关系。这份电报发出后,李鸿章十分希望苏星云来电否认,但皖钢方面依然保持沉默。李鸿章的心沉到了谷底。
在随后的日子里,李鸿章虽然关注着北京的维新派运动,但一直让手下密切关注着镰锤社的动向以及皖钢方面的消息。到了七月二十号,皖钢在美国的仓库和产业都已清理完毕,只剩下几个隐秘的皮包公司。这时,一切都已经准备就绪,苏星云给李鸿章发了一封电报:“对不起,李大人,我骗了你。”这封在后世烂大街的分手短信,通过电报传给了李鸿章。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