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史家(1/1)
甄家来人了? 这时候甄家的人还往他们贾家跑? 贾母听到后,心情非常不好。 “母亲!” 贾赦脚步匆匆的进屋,“儿子让人跟了甄家的婆子,她们不仅我们家来了,还往南安王府和史家去了。” 什么? 贾母一下子站了起来,“保龄侯府?” 如今最缺钱的是保龄侯府。 “是!” 贾赦忙点头。 “史鼐让人进去了?” “……” 贾赦没说话,但是他点头了。 “备车!” 贾母气得想打人,“赦儿,你随我走一趟。”事关娘家,她不能不关心。 之前因为银子的事,侄子们闹成那样,她就气闷的很。 只是她早是贾家的老祖宗,有了自己的儿孙,就算想帮扶一二,也不能做得太明显。 如今…… 贾母怕她再不管,父亲九死一生打下的爵位,要没了。 “母亲~” 贾赦犹豫了一下,到底道:“若是表弟说那边也是亲戚,见一见以保亲戚情份,我们……又能以什么立场说话?” 贾母:“……” 她明白儿子的意思。 其实当初因为爵位的事,侄子史鼐就跟她有了隔阂。 娘家三个侄子,大侄子体弱,早早没了,她就想着三侄儿史鼎是习武之人,能力也更足些。 可是太上皇把爵位给了二侄子史鼐。 娘家那里如今就是面子情。 她一片好心的回去说,史鼐也许还会生出逆反心理。 唉~ “罢了!” 贾母无可奈何,“让林之孝去史家,把湘云接过来,另外……,再让他想办法,把我们家把甄家的人打出去的事说一遍,就说……,收到林姑爷的信,甄家的所有事情,皇上那里都有人盯。” 这? 是个办法。 “儿子这就去。” 贾赦脚步匆匆的走了。 贾母心里难受,歪在榻上,“鸳鸯,让四姑奶奶过来一趟。” 甄家倒了,江南那边也必有一番动荡。 也不知道女婿有没有什么应对之法。 “对了,再派个人到东府那边,把沈氏给我请过来。” 史家也是珍儿的外家,看在她过世婆婆的面上,沈氏也许会有什么办法呢。 于是,才回府换过衣服的沈柠,便被请了过来。 红楼里,史家比贾家更早的获罪。 贾家好像也确实收有甄家的财物。 那…… “侄媳妇,这事你怎么看?” 贾母先问沈柠。 “……” 怎么看? 谁碰谁死呀! 甄家在江南多年,几乎就是土皇帝了。 太上皇好好的,皇上必不会动。 但如今…… 沈柠在心里叹了一口气,“那些年,晋王的身后,天然的站着甄家,皇上碍于太上皇只能忍气吞声。这忍的时间长了……,待能出气的时候,都不会是和风细雨。” “母亲,您不是让林之孝借如海之口给了警告吗?” 贾敏在旁道:“二表哥不会那般糊涂吧?” 这可难说。 贾母很无奈,“你二表哥性子古板,还了国库欠银,家里日子艰难的很,你表嫂这些年,和甄家走的一直都很近,万一碍于什么情面,或者起了什么小心思……,这一大家子可怎么好?” 三侄子靠自己一刀一枪挣了爵位,万一再受他连累…… 贾母不能不管,“侄媳妇,你说这事,能不能让珍儿进宫跟皇上说一声?” 沈柠:“……” “到时候我就让林之孝去史家说珍儿因为他爹的事,迁怒甄家。你二表弟那个人胆子小,或许就会主动把收的东西交出来。” “母亲~” 贾敏无语的同时,也很焦急。 史家的事,关珍儿什么事? 那些年,大伯和父亲没了,敬大哥和大嫂避居道观,史家几乎就和东府断绝了往来。 如今珍儿凭什么替他们奔走? 贾敏回来,可是查了很多事情。 “这些天,有多少家被抄您知道吗?二表哥的胆子若真的小,就不会在这种时候,还见甄家的人了。” 她不想大嫂把拒绝的话说出来。 那样大嫂和母亲之间,就有些难处了。 贾敏先替沈柠拒绝,“这事,您该做的都已经做了,其他的……,就看他们自己的造化吧!” 可…… 贾母知道自己的要求有些过份,可那是她的娘家啊! “罢了,”老太太叹气,“我这是病急乱投医了,这事……” “婶娘,三表弟那里,您派人去过吗?” 沈柠当然不想贾珍去管这事。 红楼里的史家,先贾家被抄,那问题也许比贾家还严重,“我们不好做的事,三表弟那里可能会更方便。” “他们兄弟一直不和。” 如果好的话,史鼎当初就不会去边城。 “再不和,他们也是兄弟。” 沈柠道:“而且,您若不想二表弟连累三表弟,还是尽早知会的好。” 这? 贾母一下子急了,“鸳鸯,快去叫你们大老爷过来。” 史鼎那里,得叫大儿去说。 半晌后,贾赦急急出门,沈柠心中有事也坐不住,就告辞出来。 “大嫂~” 贾敏送她,“母亲糊涂了,您不要……” 沈柠拍了拍她的手,“我都知道,换我娘家出事,我也得急。” 这都是人之常情的事。 “你回去好生宽慰,老太太年纪大了,这又快过年了,可不能有事。” 贾母的身体并不是很好。 林黛玉第一次进贾府,吃的人参养荣丸,贾母也常吃。 后来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回去的时候,老太太送的那些个药方,有好些也都是她吃的。 “史家那边,我回去也会跟珍儿说的,看他有没有什么办法。” 原身的婆婆也是史家人呢。 她去世之前,就把名下的所有东西,全给原身了。 只凭这一点,能帮一把的,沈柠也不会袖手。 “嗯~” 贾敏点头,“那我回去看母亲了。” 有个明事理的嫂子,是贾家之幸。 贾敏没再坚持,很快回去宽慰母亲。 这边,沈柠从相通的角门回府,马上就传了贾珍。 陪媳妇玩了半天,也才回来的贾珍来时,还拎了一个大食盒。 “让李大娘尝尝。” 沈柠现在没心情,摆手让青竹拎走,“回头她或许能做出来。” “母亲,儿子听说您今天也出去玩了?” 贾珍感觉他娘的面色不太好,讨好道:“儿子知道哪里好玩,明儿儿子带您。” “不说这个。” 沈柠摆手,示意丫环们出去,“你到南城见过你政叔了?” “是!” 贾珍道:“儿子不是跟您说过吗?我远远看他,但是并没有跟他说话。” “……那里的乞丐……,你有注意过吗?” 乞丐? 贾珍不知道自己干嘛要注意要饭的。 “母亲,那里的乞丐有什么不对吗?” 或者说,他娘又善心大发了? 如今的贾珍,不反对他娘大发善心。 妹妹自出世以来,无病无灾,长得可好了。 他和尤氏原也没想到,还能再生孩子,可如今也有了。 贾珍的心中,就不由的敬畏了些。 “您要觉得天冷,儿子让人去施些厚衣裳?” “那倒不必!” 沈柠摇头,叹气道:“我今天看到了一个乞丐,腿脚和胳膊好像都很不方便,在地上爬着要饭,不仅如此,他的喉咙好像也坏了,只能‘啊啊啊’的叫唤,但是……,他似乎认识我。” 认识娘? 他娘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谁能认识? 贾珍的心中打了一个突,“那您认识他吗?” “他脸上也有伤。” 沈柠眉头紧蹙,“好像是特意被人划伤的,目的就是不让人认出他来。” 这? 贾珍郑重了,“母亲认为他是谁?” “晋王!” 啥? 贾珍的面色一白。 “我原先没把他往晋王那里想。”沈柠道:“所以,他以敲击石块的方式吸引我,我也没注意,但是,后来越想……,越感觉他像晋王。” 那…… 贾珍咽了一口唾沫,“如果他是晋王的话,母亲想怎么做?” “装着不知道,没看见。” 沈柠道:“跟你说,是怕你再往南城,跟他撞见。” 能撞见她,或许也能撞见贾珍呢。 “那位刘先生至今还没被找到。” 那个人才是关键。 “儿子知道了。” 贾珍忙点头,“儿子不会再去南城了。” “那就没事了。” 沈柠点头,“过完年,我们就要扶灵回乡,尤氏有孕是不能跟着的,你……” “儿子打算请三姑姑过府帮忙照看。” 贾珍早和尤氏商量过了,“正好,妹妹们也都在这边上学,有她们一起作陪,我们也都能放心。” “那你就提早跟你三姑姑说一声。” 沈柠也是这样想的。 贾妏性子温柔,柏哥儿也渐大了,家中有事,她也能让柏哥儿跑跑腿。 “要不然,等到明年再说,倒显得不尊重!” “嗯!” 贾珍点头,“儿子知道,儿子还打算请托一下柏表弟。” 尤氏有孕,家里多些人,总能放心些,“现在唯一为难的是秦家那边。” 原本说好,明年就让蓉哥儿成亲。 但如今…… “亲事已经定下来了,如今虽不能成婚,却也可以用照顾你媳妇的由头,让秦氏不时过来走走。” 秦钟要附学贾家呢。 秦可卿也还小,可以跟着詹先生再多读些书。 沈柠道:“这样,我明儿写封信,让人送到秦家。” 她生病那几天,秦可卿也过来好几次。 只是后来,秦可卿自己也生病了,这才没来。 “诶~” 贾珍点头,“那儿子也给秦大人去封信。” 请人家女儿帮忙照顾媳妇,肯定要跟亲家说一声的。 “成!” 大事都解决了,沈柠喝了一口茶,“还有一件事,甄家来人了。” 甄家来人的消息,皇帝其实也知道了。 那马车上的族徽虽然被磨掉了,但早令人盯着甄家的他,对甄家的动向还了如指掌。 想要藏匿财物? 那就藏吧! 皇帝冷哼一声。 他正要看看这京里,还有谁跟甄家走的近。 帮犯官藏匿财物,也是罪呢。 皇帝不怕在朝堂上搞大清洗。 搞好了,他做起事来,才更方便。 “刘安!” “奴才在。” 刘公公忙应声。 “你去……”皇帝想了一下,“把甄家的事,透露给甄太妃听听。” 他还想看看,那人在宫里还有多少人。 “对了,顺便跟她说一声,甄应嘉明天差不多就会进京。” 不过,不是当着官老爷坐着马车进京,而是以犯官的身份被押进京。 “是!” 刘公公急匆匆去了。 小佛堂里,甄太妃的头发几乎全白了。 晋王府查到了暗藏的甲胄、皇袍,儿子不管失没失踪,都跑不掉了。 她的孙儿也一个都没逃过,全被发配进罪人庄,以后要靠他们自己的手找吃的。 那要怎么找? 没大人护着,可能找到了,也会被别人抢走。 甄太妃怀疑,敬王、安王他们都在背地里,怨恨儿子识人不明,以至于连累他们也跟着倒霉了。 他们找不到儿子报仇,那肯定要把火发到孩子们身上。 甄太妃每天都很煎熬。 她总共只有三个孙儿,还是三个不同娘的。 他们恐怕也不能抱团。 也许…… 甄太妃怀疑,他们都将长不大。 或许如今已经有哪个孙儿快不行了。 这是……报应! 甄太妃如今只要一睡着,就会做噩梦。 不是太子的那一把大火,就是儿子、孙子七窍流血,求她救命的样子。 可她一个被困佛堂的老太婆还能有什么办法? 这一生,她依附的都是太上皇。 当太上皇都做不得他自己的主时,她又能如何? 甄太妃心中难受不已。 太上皇十六个儿子,哪个不比皇帝受宠? 可如今呢? 只剩皇帝了。 如今,她还没寻死,就是想等娘家那边。 儿子倒了,娘家那边……,可能也逃不过。 想是这样想的,但甄太妃还是抱了一点子希望。 如果兄弟够聪明,愿意倾家荡产的去还银,皇上可能也不会太狠,至少给他们甄家留上几个人。 有人才有希望。 有人……,才能救助她的孙儿。 甄太妃想要给儿子留下一条血脉。 还想娘家能帮她找到儿子。 只要能找到……,只要有证据,他也是被人胁迫,那一切都不一样了。 就是从晋王府抄到的东西,也可以栽脏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