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火爆(1/1)
正月初六,芙蓉街上,尤氏的千家书店刚刚开门,就迎来了一波买书潮。 读书人过来买书是正常事,怎么丘八会来买书? “军爷,真的不是小老儿不卖。” 进来的两个举子看到书店掌柜在跟三个身材魁梧的小将告罪,“实在是没有了,这《射雕英雄传》就印了三百来套,我们东家说了,现在每天只能放出二十套。要不……您看看其他的?” “知道爷是谁吗?” 仇锋轻嗤一声,“别拿那一套糊弄爷,老实说,你卖还是不卖?敢不卖……” 话音未落,他身边的两个大汉就已经把手放在刀柄上,大有一言不和要砸店的架势。 放在半年前,掌柜可能会怕。 但现在嘛…… “军爷,大水不能冲了龙王庙啊,我们家爷是一等将军贾珍。” 贾珍? 仇峰心下一跳。 换成半年前,贾珍算个屁。 可是现在…… “原来是他?” 仇锋的嘴角扯了扯,扔出三锭银子,“既然大水不能冲了龙王庙,那这银子就当定钱,明儿个爷再来取,到时敢再说没有……” “不敢不敢!” 掌柜连说不敢。 他看出来了,这人也是有来头的。 好在他们家爷又升官了。 虽然还是虚职,但人人都知,皇上罩着他们家。 掌柜连忙拿出三张领书的签子并六两碎银,“爷到时拿这签子过来,必然有书。” 仇峰接过东西,深深的扫了他一眼,这才转身大步离开。 “掌柜的,敢问这《射雕英雄传》是何书?” 年长一点的举子忍不住问讯。 “噢,是好像《三国演义》的小说。” 也可以称其为话本子。 但话本子一般都比较薄。 掌柜自个看了,深为喜欢,哪里愿意用话本子来说它? “……好像《三国演义》的小说?” 两个举子震惊了。 怪不得会有丘八来买。 当初清军八旗入关,逐鹿中原的时候,据说,那八旗将领就是学了三国中的各种计谋和战术。 “不知这《射雕英雄传》是怎么卖的?” “一整套三本,八两银子。” 八两? 虽然挺贵的,但也不是不能买来看看。 “掌柜的,这书真的没有了吗?” “真没了。” 掌柜连连摇头,“要是有,小老儿怎么着都不能跟银子过不去呀?” 这? 倒也是。 “这是八两银子。” 年轻的举子掏了八两银子出来,“预定明天的。” 掌柜:“……” 他感觉这样下去不行。 明天的已经预定出大半了。 “怎么?现在又不能预定了?” “唉~” 掌柜只能叹气,“都预定了,明天再来买的……,肯定还得跟我吵啊!” 从来没想过,有一天卖书也会这么为难。 “算了,两位先生看过书后,麻烦再不要外传此书。” 现在只求读书人不要加入进来。 要不然,他卖个书都得操心人身安全。 “哈哈哈~” 头一次听到卖书的这样说话,两位举子都被他逗笑了,“如今我等科考在即,也没那么多时间,去外传杂书。” 他们就是一时好奇而已。 不过,这好奇嘛…… 第二天一早,令小厮过来领了书,就忍不住翻了翻。 没想到,这一翻就停不下了。 仇峰拿了书,抱着批判的态度去看,可是不知不觉间他也入了迷。 与此同时,清风茶上说书人的醒木一拍,正式开讲《射雕英雄传》。 此时,坐此喝茶谈事的人还不知道,未来,他们会因为这书,烦恼抢不到位子。 …… 宁国府,该做的准备都已做好,几辆出行的马车,沈柠期待她来到这个世界后的第一次远行。 当然,神厨李大娘是肯定要带的。 得胜楼的素八宝,她已仿的有模有样。 虽然沈柠知道贾敬是假死,但做为妻子,四十九天的素,她还是得吃的。 宁国府除了有身孕的尤氏被另外关照,贾珍、贾蓉都陪着她吃素。 虽然沈柠几次三番说蓉哥儿正长身体,不必如此,奈何他犟起来,也是没辙的。 “今天的素鱼做得极好,赏!” 贾珍难得几次陪尤氏出门几次,寻的都是各店家有名的素斋,“以后这道菜,可以常做了。” “能不好吗?这豆腐都是李大娘自己磨的。” 尤氏略有惆怅,李大娘要跟着婆婆和夫君一起走,未来的大半年,她吃的就不能这么好了。 “她嫌外面买的有豆腥气。” “这样啊!” 贾珍叹了一口气,“那在路上就不好磨豆腐了。” 没有好豆腐,就做不出好素鱼。 他很不舍的把汤都倒过来泡饭,几口吃尽,“大厨房那边的秦大娘,做饭也还好,回头你适应适应。” “我知道的。” 尤氏当然不会跟婆婆和夫君抢李大娘,“我也常吃秦大娘做的饭菜,你们不用担心我。倒是小玥儿那里……,真的要带她一起吗?” 要她说,妹妹还太小,就该在家才是。 “……看母亲怎么说吧!” 这事,贾珍是做不得主的。 妹妹生下来就没见过父亲。 但他知道并不是父亲不疼爱妹妹。 “常用的药材早就备下了,府医也会跟着,带上她……也没事。” “母亲的身体自那一病后,我看虚了许多,如今又吃素,还长途跋涉……” 尤氏很操心。 她是真想一起,“你得多注意些。” “我知道。” 贾珍在心里叹了一口气,点头道:“路上我不会太赶的。”一个不好,他们回来的时候,尤氏可能都把孩子生下来了,“倒是你,我们都不在家……” “不是已经请了三姑姑吗?” 尤氏不担心她自己,“当初给婆婆接生的稳婆过两天也会入府,你不相信我们,总得相信她们。” 婆婆那么大年纪,又在那样凶险的状况下,都能平安生产呢。 “……相信是一回事,担心是另外一回事。” 蓉哥儿出世的时候,那时候他还年轻,对妻子和孩子都不是很重视。 但如今…… 贾珍每天都要抱抱小妹妹。 以前父亲不在家,他替他多抱抱她,多疼疼她。 如今父亲没了,长兄如父,他更替父亲多给了妹妹一份疼爱。 这养着养着,就忍不住多上了些心。 对尤氏的这一胎…… 贾珍自然就重视了些。 可是重视了,他却不能在家陪她。 “我知道,我都知道的。” 尤氏回以微笑,“你放心,我会好好保重,等你和母亲、蓉哥儿回来。” 时间在缓慢的溜走。 正月初九,被宝钗压着努力读书、写字的薛蟠重新去上课了。 和他一起的,还有林长安这个小豆丁。 薛蟠本来以为自己很厉害了,却没想这个连椅子都够不着,要抱着坐上的小家伙,只用半天时间,就用实力把他甩下,跑到中班去了。 他…… 千字文上的字,有好些他还不会完全写会啊! 好在今天的听写,他都会了。 陈先生难得的给了他一个微笑。 薛蟠写出来的字,虽然还是很丑,但是他在那丑字里,难得看到了一点进步。 这小子过年回家没有荒废学业。 如今磨的墨,也很像模像样。 这就很难的了。 陈先生原以为,薛蟠要一直拖他后腿,甚至在蒙学班都要比别人多上一年呢。 “好好学,你的进步很不错!” 终于不用再打学生了。 “也不用跟别人比,只要比昨日的自己,进步那么一点点,就很好了。” 要知道,这世界本来就有很多天才。 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读书。 滞留京城,数次不中,却又见识了各地天才的陈先生在无可奈何中,接受了他自己的平庸。 当然,接受之前,他也数度绝望崩溃。 但背负家族期望的他,也只能在绝望和崩溃中,努力自愈。 他努力让今天的自己,比昨天进步那么一点点。 好在贾家给了他希望。 国子监的试卷、必读书目等等,因为荣国府的贾珠,他们都能轻易得到。 陈先生感觉今年再下场,只要不是发挥太差,必会有些不一样的收获。 “现在翻开大昭律第三十二页。” 贾家要求,每天给孩子们讲一条大昭律。 这在以前,他想也未曾想过。 对于大昭律,他自己都不是很熟。 却没想,贾家对蒙学的孩子也讲大昭律。 这大半年下来,陈先生也是边教边学。 他们几个先生在私下都甚感慨。 就贾家管束子弟的劲头,不论将来,他们能不能学出来考出来成个才,但至少会成人。 勋贵出身的子弟,成才者少,成人者……一样少。 他们有幸,见识贾家的蜕变,亦是人生一大幸事。 薛蟠早在先生给的书目中,买了大昭律。 只是他没想到,这个东西,还要在课堂上讲。 他很是懵逼的听着。 人生的大门……,似乎略有些不一样了。 “亲属相盗:凡各居亲属、相盗财物者期亲减凡人五等。大功减四等。小功减三等。缌麻减二等。无服之亲减一等。并免剌。若行强盗者、尊长犯卑幼、亦各依上减罪。卑幼犯尊长、以凡人论。若有杀伤者各依杀伤尊长卑幼本律、从重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