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钱粮在手,天下我有(2/5)
全都弱爆了!
左相李斯也立即出声附和:“夫子此策,前所未有,确实远远的凌驾于管子之上。”
话音落罢。
尉缭子直接竖起大拇指:“许公,牛!”
尉缭子这次显然是彻底服了。
他没什么二话。
当场自罚三杯,作为刚刚他唱反调的表态。
右相王绾见状也赶忙跟随……
主位。
荀子在惊叹一番以后,询问道:“许公,你还没有说,究竟要用怎样的办法,让百姓自愿把钱存入钱庄呢?”
朝廷是不可能挨家挨户的逼着……
让所有人都去钱庄存款。
许尚刚刚说了需要引导民众。
那要如何引导呢?
“简单,以利诱之即可。”
许尚笑笑:“比如把千枚秦半两存进钱庄,首年可得总利息二十钱……以钱生钱,谁都不会拒绝白得的便宜。”
“然后次年递降一些利息,以减少国库开支。”
“直到各地钱庄的民众存款开始显着下降,再重新调高一点。”
“直至维持在一个平衡居间,便可以了。”
……
一千钱,能得二十利。
换算一下。
便是百分之二。
其实在古代已经相当惠民了。
许尚预估把利息维持在百分之一,应该就能保证黔首民众都把余财存入钱庄里面。
因为首年只要养成了习惯。
后续民众就会自发的存钱。
万一放家里面被偷了呢?
钱庄总体安全有保障,还能吃点利息,何乐而不为的事情。
“以钱生钱……利息,倒是个新词。”
荀子频频点头,他发现许尚想出来的很多政策,并非灵光乍现的一拍大腿。
而是相对完善。
并且还有对应的新词概念。
令荀子都为之视野开阔。
他不得不承认。
许尚着实是亘古大才,单论一个钱庄制度,便足以证明许尚的内政造诣,绝不在管仲之下。
左席。
尉缭子沉思了一下,道:“以利引导民众,确实可行……商人为了行商便宜,他们也会自发把铜钱存入钱庄。可那些士卿贵族,包括关中勋贵阶层,又如何让他们也把钱财存入钱庄呢?”
继续阅读
首年百分之二的利息,次年递减,黔首百姓理应趋之若鹜。
然而。
那些权贵阶层,他们似乎就不见得会把钱财存入钱庄了。
顿时。
关中勋贵派系的代表,右相王绾双目微凝……
显然。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