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骑兵对决(一)(2/5)
第三支部队是2000亚美尼亚重骑兵和600贵族铁甲弓骑兵,当阿尔卡拉马斯率领具装甲骑冲出来的时候,立马被惊到了,前方有五百人左右全身人马具甲的重骑兵,每两人为一组,用绳子拖拽着一根两三米长的木头,上面插满了不规则的铁钉,绳索系在马鞍上。每一组中间留出了一些空隙,空隙后面是十来个人一组手持4米长的马槊和骑盾。
槊的威力很大,破甲能力超强。缺点是造价很高,制作也很费时。除了精锐骑兵外,一般只有贵族装配。槊的头锋部与枪矛接近,但槊身很长,达到一肘尺,两侧开刃,槊身多为八面体,有明显的破甲棱,威力无穷,能够迅速地洞穿敌人的铠甲。无论是普通的鱼鳞甲,还是稍好锁子甲,在槊的面前都是不堪一击。
在南北朝时期,马槊的制作方法非常复杂:首先劈开成细条,用油反复浸泡1至3个月,目的是防止变形和开裂。阴干之后,再用鱼泡胶,将各个细条粘在一起。实际上马槊的杆体,不是一根木棍,而是由许多细条粘合而成,这是与矛和枪的最大区别。这样做的好处是,冲击力会被分散传递,尽可能减少对手臂的影响,也能一定程度减少重量。
而手持的杆体,一般首选柘木,次之是桑木和柞木,不论选用哪种材质做杆,长度一般是3.5米左右。粘合好的杆身,用麻绳细密缠绕,绳上涂抹生漆,苎麻布包裹,也有用牛皮包裹的。等布干后再漆,再包苎麻布,如此反复。直到用刀砍杆体,能发出金属碰撞的声,并且不裂才为成品。
安装钢制槊锋头,以及铜质杆底,重心要保持在槊尾的前2尺处。以便骑马单手持拿时,槊锋自然保持平衡,不必费力调节高低。所以做成少说一年,甚至更多,而成品率不到5成,造价昂贵。所以在隋唐之时,以马槊为主兵器的,往往是世家子弟或大将之后。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