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八十三章 奥尔梅克文明(二)(1/5)
奥尔梅克的神庙除这种台庙的形制外,也有像塔顶神殿形式而建筑于地面的屋宇状神庙,用作存放神像、祭师和供祭司活动、居住的场所。这种神庙通常是一层楼的平顶厅房,有单间独立的也有组成庭院的,在主要的大门和出入口处还构筑门厅柱廊之类,以石砌墙、柱,屋顶则用木作梁,但屋顶铺以平展的土层或覆以石片,这种神庙也是日后墨西哥和玛雅常见的形制。
唯玛雅中后期之作多以叠涩屋顶代替木梁,更为牢实,但神庙厅房开间进深都不大,这也是美洲建筑始终保持的特色。在拉文塔的一座厅房式神庙或宫殿)的地基下面发现原来在建造神庙时还特别铺筑一层以蛇纹石块镶嵌组成的美洲虎亦称美洲豹,实际上美洲无虎,中国习惯用虎或豹通称这种美洲热带丛林中最凶猛的猫科动物)的形象,宽达3米长达5米,美洲虎的头部和毛发皆以方形条款按程式化的几何形表现,类似面具。
美洲虎被奥尔梅克人奉为神物,地基下的这尊镶嵌面具也必有神圣的宗教意义,它一制成即被覆盖并在它上面建筑神庙宫室,表明当时已有在重要建筑下面埋藏带神圣意义的“宝物“以保证建筑顺利安全的习惯。这种习惯后来发展为神庙、甚至广场翻修扩建时的填土增建方式,特别是台庙式的神庙,增修时就用泥土在原庙上四周填土覆盖,于是新建之庙就把旧庙包裹起来,旧庙变成新庙的内核。
由于土台都是实心的,这样层层覆盖并不困难,同时可保留和利用原庙及其地基已确立的神圣安全意义。奥尔梅克建筑的这种习惯又有点像印度窣堵波佛塔的填土增修法,但到日后各地使用这种方法却远较印度频繁并几乎定期化,即有重大节庆时就填土加盖一层,以致有些玛雅后期神庙其包覆的内核达7至10余层之多。
奥尔梅克的祭台往往以整块巨大石料制成,正面以浮雕作成美洲虎的头部形象,其程式化的表现有点类似上述的地基镶嵌面具。祭台下方有一类似门口的孔,孔内挖空,可放供品甚至让人爬入洞内,而这孔就有虎口大张的意义,有时甚至刻成美洲虎的口。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