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上一世将军死于战场,太子死于社稷(4/5)
陈宣光三十年,二十岁的司马君缘已成长为威风凛凛的骠骑将军。他肩负重任,指挥两次河东之战。战前,他日夜筹谋,分析敌我形势,制定精密作战计划。战斗打响,他身跨骏马,率先冲入敌阵,如战神降临。他的怒吼激励着身后将士舍生忘死。他率领大军势如破竹,俘虏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合山。此役,歼灭和招降河西匈奴近十万人,给予匈奴右部沉重打击。成功收复河东走廊,为打通东域道路奠定基础。
陈宣光三十二年,二十二岁的司马君缘再展雄风。他率领精锐骑兵深入漠南,如利剑直插敌军心腹。战场上硝烟弥漫,杀声震天。司马君缘指挥若定,身影在战火中穿梭,长枪挥舞,寒光闪烁,所到之处敌人纷纷倒下。他带领将士以无畏勇气和精湛战术,消灭匈奴部主力七万余人。而后乘胜追击,直至狼居胥山与姑衍山。分祭天地,宣示陈国威严,临翰海凯旋而归。此役使“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极大削弱匈奴势力,改变陈国对匈奴战争中长期守势状态。司马君缘用兵如神,灵活多变,注重方略,不拘泥于古法。擅长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善于大迂回、大穿插、歼灭战,为陈国开疆拓土,立下赫赫战功。其一生前后六次出击匈奴,战功卓着,让匈奴闻风丧胆,解除匈奴对陈国的威胁。
陈宣光三十三年,宣光帝自知身体每况愈下,朝堂之上司马家势力日益庞大,担忧太子陈顾回难以压制。于是令骠骑大将军司马君缘再战匈奴,务必找出匈奴在逃王孙。司马将军立刻起兵出发。宣光帝故意拖延粮草供应,导致战役大败。司马将军未得帝令,在战场上毫不退缩,最终战死沙场。此事在宣光三十四年宣光帝临终前告知陈顾回,并表示死后会发布罪己书,称听信谗言致司马将军战死,以帮陈顾回挽回民心。陈顾回嚎啕大哭,曾想过放弃继位,但想到只有继位才能为司马将军洗清冤屈。后来总管太监西元拿出宣光帝留给陈顾回的司马将军陈情表,记载了司马将军保家卫国、为百姓社稷效命的决心。陈顾回看后,既羞愧又怜惜。司马将军一生保家卫国,却死于帝王之术,尸身未留,仅幸存兵卒带回他一直使用的长枪。陈顾回羞愧愤恨自己未看出父王心思,决心用一生完成司马将军遗愿。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