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放洋血(3/5)
那就是在斋宫干脆再开个商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转手就把这些没什么价值的东西,以旅游工艺品的名义,卖给外国人。
要知道,在斋宫对外国人销售工艺品的生意,宁卫民已经操持整整一年了。
由于在语言交流上拥有便利,本身也有远超时代的见解。
对外国人在旅游商品上的好恶,宁卫民比谁都了解,比谁都有发言权。
他就发现吧,其实外国人最愿意购买的东西是有共性的,几乎逃不出四条去。
首先,是简单明了,带有东方美感和异域情调的东西。
洋人得能看懂,能欣赏的了才行。
其次,是便于携带,最好还有实用性或装饰性的东西。
人家买了得拿家去啊,太重了,太大了都不行。
第三,最好是工艺品而非批量生产的工业制品。
第四,就是物美价廉,不能太贵了。
至于是不是文物,高雅不高雅,是不是赝品,还真的不在大多数的外国人的考虑之列。
道理很简单啊,因为了解共和国人文历史的老外本来就不多。
能有闲钱和雅兴收藏我们古董的就更少了
之所以我们一直都认为外国人爱收藏我们的传统古董,文玩玉器,完全是自以为是的想法。
很可能只是因为国营商店为了创汇任务,他们觉得卖上年头的东西能开高价,又最省事罢了。
甚至就连国营工艺品厂,也被老外表示客气几句的“OK”误导了。
一直在竭力生产不对口的高档商品。
最后弄得人家洋人不买账,白白费力不讨好。
甚至是占了小便宜,吃了大亏啊。
反过来,在宁卫民看来,建国前后,我们国家为老百姓生产的一些民间器物。
因为传统工艺考究,极具装饰性和实用性,反倒是颇合老外的口味的。
像什么泥玩具啊,木偶人啊,餐具茶具,家用摆设,抱枕竹器,花盆鱼缸,窗格门片,铜锁首饰,座钟插屏,镜框帽头……
反正只要好看有趣,外国人都会心生购买欲。
尤其是短期来共和国出差旅游的人,绝对想买个一两件带回去当纪念品的。
这不比把这些东西按照十分之三四的价钱,卖给国人强多了嘛。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