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埋伏圈(3/5)
难道这还不是给大伙儿办实事的好领导吗?
难道这还不该受到大家的拥护和爱戴吗?
另外,还别看天坛公园的五家商店凭借销售宁卫民的工艺品起死回生了。
可颇为出乎意料之外,这么多商店对客户的分流,竟然也没对斋宫的经营业绩造成多大的实质冲击。
为什么?
这主要都是因为旅行社导游的情感倾向使然,他们在其中发挥了非常关键的带客作用。
俗话说得好,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啊,人人都会替自己盘算。
就像宁卫民心里非常清楚,能利用皮尔·卡顿的资源为自己办事,远比自己在社会上单打独斗要舒服、轻松许多。
导游们也不傻,谁都知道外国游客在斋宫的商店购物,自己能得到的更多。
他们心里的经济账,那绝对是算得明明白白。
如果顾客在国营商店消费一千元,而不是在斋宫消费一千元。
那么自己的收入就能少个将近二十块,就更别提拿到钱的时间还不一样啦。
这个年头,还没有一个导游愿意承担这样庞大的损失。
所以虽然带着客人在天坛主要景点里的商店买东西最方便。
可大多数的导游都不愿意贪图这个方便,还是希望游客的钱花在斋宫的商店里。
故而一旦发现顾客在公园方的商店购物倾向。
尤其是热情比较高的顾客想要买大件的情况,比如绢人、料器和仿生瓷之类的。
这些导游就会忍不住“出于好心”的劝告顾客,应该“货比三家”的道理。
然后就会吧啦吧啦开始忽悠,说过会带大家去斋宫内部商店,哪里货色更全,工艺更精致,质量有保证什么的。
不用说,外国游客在京城连语言都不通,当然是稀里糊涂,找不着北的。
他们可弄不懂斋宫的商店和公园的商店是否有本质的区别。
何况这年代外国人对国人的印象普遍认为很厚道、很质朴,非常容易对我们国内导游产生信任感。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