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富人区(3/5)
要知道,本身在解放前,这些府门,或是宅门,就修好了自家的厕所。
用电设施也是铺设好的。
而且到了解放后,这样的房子,也是大机关、大单位入驻。
以及高级干部、社会名流搬家进来的情况较多。
因此像这样的地区,不但依然保持了富人区人口低密度的特性,也更能够得到房管部门充分关照。
所以无论胡同风貌,还是在胡同中存在的大量四合院建筑都基本保持没变。
而全长七百二十六米,宽七米,形成于元代的东四四条,恰恰就是这样遍布着高门大户的一条胡同。
这里的古槐共有二十六棵,全部为百年以上。
精美的门楼一座挨一座,足以显示出这些宅邸过去都不是一般的人家。
比如说胡同西部的八十三号院,至今还完好的保留着明清的造币机构,户部宝泉局的东作厂。
而八十五号那座完整的四合院,据吕所长说,当初就是户部宝泉局东作厂总监管的住宅。
八十六号的那二层小楼,属于过去“恒昌瑞记”洋行。
虽然颜色素净,如今已经成为了普通人随意进出的东四旅馆。
但石木混用结构和中西合璧的造型非常独特。
一看这建筑就是晚晴民国时期的大商家斥巨资所建。
至于这条胡同的南侧门牌虽然不多,且门户不大,但也不是普通人家。
大多都是“三条”那些大宅院的后门。
比如说过去江南粮道英朴宅邸的后花园就在其中的一个门里。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