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中医药调理暴汗(2/5)
[方药]黄芪15克,当归15克,生地15克,熟地15克,珍珠母15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甘草10克,五味子10克,知母25克。这副药名为“敛汗汤”,其中包含了黄芪、当归、生地、熟地、珍珠母、龙骨、牡蛎、甘草、五味子和知母等多种中药材。患者服用三剂后,出汗症状停止,食欲大增,心悸也消失了,但仍感到胸部有强烈的灼热感。因此,医生在原方的基础上增加了生石膏25克,继续服用三剂来调理身体。
[评析]根据中医理论,气属阳,血属阴,它们有着共同的根源——水谷精微,并相互依存。观察这个病例的脉象和症状,可以诊断为阴虚阳微引起的暴汗。由于人体中的阴气和血液不够充足,这就导致了体内产生过多的热量。阴虚的状况使得人体内的阳气无法隐藏在脏器内部,这些热气便迫使体液随着阳气向外溢出,最终造成突然间大量出汗的情况发生。汗水如此之多,仿佛整个人都被水冲洗过一样。而汗正是心脏的液体,过多的流失会对心脏的阴气造成消耗。当心脏的阴气不足时,就会引起心跳加快、心慌、失眠以及多梦等一系列症状。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