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中医药调理发作性睡病(3/5)
[方药]附块10克,肉桂10克,干姜10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鹿角霜10克,茯苓10克,苡仁10克,吴茱萸10克,枸杞子10克,杜仲10克。服4剂无变化,考虑药轻,故用原方将附块改30克,肉桂25克,干姜25克,加益智仁10克,又服4剂,睡意减,但仍畏寒。原方改附块60克,益智仁25克。服5剂,畏寒减,腰已不痛。用温肾壮阳药合桂枝汤加龙骨、牡蛎,处方为:附块60克,枸杞子10克,益智仁10克,仙灵脾10克,仙茅10克,熟地15克,桂枝15克,山药15克,白芍12克,鹿角霜12克,杜仲12克,茯苓12克,牡蛎30克,龙骨30克,甘草6克。服10剂,嗜睡基本愈,头已不胀。以后再根据上方略有化裁,又服5剂巩固疗效,前后治疗约一月病愈。已恢复工作,随访半年无复发。
[评析]发作性睡病,是一种常见于现代社会的睡眠障碍疾病,其发病原因多种多样。根据中医理论,发作性睡病多因阳虚阴盛所致,即人体内的阳气不足,阴气过盛,从而导致机体功能失调。此外,还有脾气虚弱湿胜困脾或阳虚湿遏阳气不升下陷所致的发作性睡病。
现在,患者表现为阳虚阴盛的症状,因此采用大剂量的温肾助阳药物进行治疗,如附子、肉桂、干姜、吴茱萸、益智仁、鹿角霜、杜仲、仙灵脾、仙茅等。这些药物旨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即通过补充人体阳气,从而消除阴气过盛的症状。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