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文坛的另类(2/5)
“当不起如此称赞,可能在当世许多大儒和贡生眼中,我写这些,都是不务正业,会被鄙视的!”苏宸轻苦一笑,他考研前大复习,可是熟读古代文学史,关于俗文学与雅文学上千年争斗,他还是很清楚。
在我国,诗、词、文、赋这是中国的雅文学,长久以来,“语”和“文”是分离的。文就是文章,古文,诗文词赋之类的。语是指语录,评话,戏文。
雅文学观念排斥以口语为文,语录不被视为文,直到清代的桐城派古文家,还提出了不可以语录入古文。
至于俗文学,诸如唐传奇,宋元话本,明清长短篇小说,以及说唱文学等。一直在市民社会中发展,是接近民众的通俗语言。但这些作者和作品,是不被文坛正统接纳,什么曹雪芹、施耐庵、罗贯中、蒲松龄,也不被当时大儒和士子们,视为真正文人。
直到二十世纪初,清末近代社会大变革,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者需要向广泛的民众进行思想文化启蒙,必然要打破封建时代士农工商四民的格局,冲破士阶层垄断。
因此,在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的时候,梁启超先生在《新小说》的创刊号上发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文章疾呼“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的言论,不但将传奇小说纳入文坛正统地位,而且放在最高的位置,力压了散文、诗词歌赋等文体,小说作家被吸纳了。
此后,《红楼》《西游》《水浒》《三国》等文学作品才一点点被抬高文学地位,最后成为了华夏四大名着。
所以,苏宸的头脑是很清醒的,即便这次《西厢记》很成功,日后印刷出去能够名利双收,但是在当世文坛大儒和科举贡生眼中,他就是个不务正业的生徒而已,充满铜臭的另类读书人,依旧会被正统文士所鄙视,被大儒所痛心疾首,哀其误入歧途。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