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活着》(4/5)
这些质疑并非完全没有道理。现实主义文学,尤其是反映历史背景下苦难与生存的作品,往往需要作家具备深厚的社会洞察力和人生阅历。方圆的确在文坛上崭露头角,正因为他年少得名,没有经历过苦难,所以突然转向如此厚重的题材,不免让人担心他是否能够把握住其中的复杂性。
华夏出版社,社长办公室内
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华夏出版社的社长办公室,温煦而宁静。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类文学作品,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书香。
方圆坐在沙发上,和程社长有说有笑。
程社长笑着打趣道:“方圆,你这次可是给我了一个大惊喜啊。”
他从办公桌后走过来,将茶杯递给方圆,语气中带着几分欣赏和赞叹,“真是难以想象,你居然能写出《活着》这种书。按理说,我看你的生活也挺开心如意的,怎么笔下的故事却是这么苦大仇深啊?”
方圆双手接过茶杯,抿了一口,茶水清香扑鼻。他笑了笑,轻声解释道:“其实,我一开始也没打算写得这么沉重。是之前偶然遇见了几位老人,他们给我讲了自己年轻时的经历,都是些很真实、很痛苦的故事。说实话,那些话听得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后来,我去翻阅了不少华夏建国前后的历史资料,了解了不少当时的社会变迁和动荡,这才有了灵感,想写一个关于那个时代的故事。”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