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后悔(5/5)
几个人好像明白了什么,苏辰安倒是接受的越发坦然。
反正实在不行他就明年再战,更何况他就是个八九岁的孩童。
就算主考官看他不爽,难道还能对他怎么样不成。
这就是一个小童不知天高地厚,的一篇痴心妄想的论文。
自家弟子写的这篇论文再好不过,可惜,这是一篇不应该存在于这个时代的策论。
首先言辞不够谦逊,古代讲究尊师重道、尊重前人的智慧和经验。
在评价上辈变法者时,应该保持一定的谦逊态度。
而这篇策论在评价商鞅、王安石等变法者时,语言较为直接,甚至有些尖锐,可能会被有些人认为是对前人的不尊重。
例如,策论中对商鞅变法的一些负面评价,在古代法家学者或推崇商鞅的人看来,是对商鞅的不公正评价,会引起他们的反感。
再一个缺乏对变法者艰难处境的理解,古代变法者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他们的变法举措往往是在艰难的处境下推行的。
策论中没有充分体现对变法者艰难处境的理解,容易被古代人认为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例如,王安石为了推行变法,不惜与众多士大夫为敌,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孤独。
策论中对王安石的这种艰难处境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和理解,可能会引起一些人的不满。
要知道对方的追随者哪怕是到了他们这个朝代依然众多。
苏辰安的科举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