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雷霆手段。(5/5)
“权且以此巨资为饵,试看贪蠹能否按捺贪欲。”
此举,非钓鱼之乐,实为诈鱼之谋,犀利而深刻。
后续奏章翻阅间,朱由校只觉头皮阵阵发麻。
万历遗诏,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那些因谏言、废黜及矿税风波而遭贬谪的东林官员,即将重见天日。
大明官场,经万历多年折腾,已显蹒跚之态,官员或老朽昏聩,或空谈误国,更有甚者,职位空悬。
此情此景,若王安石在世,定叹冗官之弊,难以置信。
泰昌帝继位,对万历遗诏之“酌量起用”深谙其道,短短四十日,起复贬官,升迁频仍,日不暇给,最高一日竟起用十八人,勤政之姿,令崇祯亦感自愧不如。
据《明光宗实录》所载,起升记录繁多,东林才俊,赫然在列。
泰昌更一举为六科增补众多给事中,言官阵容大振,东林势力渐显。
内阁方面,泰昌亦不遗余力,增补辅臣,召还前首辅叶向高,虽至驾崩时仅三人到任,但名义上内阁人数已达八席,朝堂风向悄然东转。
朱由校轻敲桌面,内心波澜不惊。
党争于他而言,不过浮云。大明臣子,同朝为官,党争之源,终归皇权旁落。
明朝官场,历来独特,对君上要求严苛,或雄才大略如太祖、成祖,或无为而治如隆庆、幼万历,皆能安邦定国。
关键在于,皇权或首辅需有一方强势且互信,党争自可平息。
切记,勿因一己之私,轻启微操之端。
大明史上第一大帝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