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世事如棋,局局新。(4/5)
此时,亟需善贾之才,为朕理财,如昔日桑羊弘之流,以解燃眉之急。
然宦官掌舵,实非长久之计,需商贾巨擘,方能兴利除弊。
谈及抄家,实乃下策,晋商之例,足以警世。
晋商虽有私通建奴之嫌,却亦为国家边陲之经济命脉,抄家易,稳定难,九边之乱,恐由此起。
大明之现状,犹如未来毛子,商贾巨擘,犹如寡头,虽吸血于国,然去之则国更危矣。
朱由校沉思间,取阅徐光启之《廵历巳周实陈事势兵情疏》。
文中所述,通州昌平兵马凋零,实额与实存天壤之别,能战之士,不过一二。
甲胄不全,兵刃锈蚀,火器陈旧,令人触目惊心。
朱由校阅后,面色铁青,深知徐光启或有夸大,然若有其半,则军备之废弛,已至危崖。
此情此景,堪比抗战时之艰难,然大明之富庶,何以至此?
贪污之风,盛行于朝,实乃太祖俸禄之薄所致。
官员生计维艰,贪腐成风,官商勾结,已成常态。
天启元年,正七品京官月俸,仅能买得数只家禽,养家糊口尚且艰难,更遑论清廉自守。
此等境况,与后世香江警界之贪腐如出一辙,贪污已成日常,触目惊心。
大明之弊,非一日之寒,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
经济政策若固步自封,则诸事难行。
朱由校轻置徐光启之奏,默然片刻,挥毫题曰:
“练兵要略”。
土木堡一役后,明室精锐尽失,朱祁镇之误,令五军都督府大权旁落兵部,皇权之军力束缚,几至桎梏之境。
幸得锦衣卫与东厂铁腕,否则权臣篡位,非虚妄之言。
兵柄旁落文臣之手,观赵宋之衰微,足为前车之鉴。
若非宋哲宗力挽狂澜,重启河湟之战,遗下西军这一庞然大物,北宋或早已倾覆于内乱与叛乱之中。
反观明朝,朱棣以武力夺嫡,深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之真谛,遗训朱高炽:
“生则巡营,死而后已!”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