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铸币。(2/5)
“卿有心了。”
朱由校点头赞许,临行前再三叮嘱:“铸币之事,关乎国本,朕以重任相托,望卿不负所望。”
“臣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赵晗誓誓旦旦。
朱由校手持银币,步履轻快返回正堂,未及饮水,刘时敏便报毕自严求见。
“宣。”
毕自严携奏本入内,行礼毕,朱由校赐座,并命王末呈上银币。
“毕卿且看,此乃朕之新铸银币。”
毕自严接过银币,细观之下,见其形制正圆,异于传统椭圆之赐银,且无方孔,酷似铜钱。
“自臣统计京官俸禄以来,铸币之念油然而生,今样品已成,特请毕卿品鉴。”
朱由校边说边吹银币,嗡鸣悦耳。
毕自严效仿之,亦感惊奇。
朱由校解释道:“此币八厘九毫银,六毫铜,五毫白金,唯有此配比,方能吹响。”
毕自严沉吟片刻,道:“大明钱荒已久,隆庆开关后稍缓,然银产不丰,多赖海外,以银为币,臣虽赞同,却恐重蹈嘉靖覆辙。”
“嘉靖何事?”朱由校不解。
毕自严遂述嘉靖皇帝铸厚钱之事,初时成效显着,终因士绅豪强作祟,新钱一出即被私铸为薄钱,货币体系再陷混乱。
朱由校闻言,若有所思,决心避免前车之鉴,誓要稳固大明货币之基。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