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洗牌。(1/5)
"臣等谨遵圣谕,恭祝龙体康健。"
"奴婢等跪拜天子,敬献忠心。"
闻悉严惩已毕,朱由校即弃《西游》于侧,筹备即将召开的朝议。我言朝议,非指大典,小聚亦算其中。
观群臣较前日更显拘谨,朱由校嘴角微扬,一抹冷笑悄然浮现。朝议岂是任人欺凌之地?
明朝廷议,实则两重天。
土木堡之变前,朝堂之上谁敢妄言?太祖、成祖、宣宗之威,震慑群僚。
然土木堡变后,正统年间午门血案,朝臣竟当监国之面,怒锤奸党,自此,廷议成众臣之舞台。
更有弘治年间逸事,李梦阳当庭夺锤,教训皇亲,虽真伪难辨,却添几分传奇色彩。
今时今日,朱由校于文华殿前,以极刑示警,明告群臣:莫欺少年帝。
"众卿平身。"一语既出,挥袖示意起身。随后,群臣依内外廷之分,井然列队。
"首议之事,关乎内帑银两,以资新设盘账衙门。"朱由校开篇定调,语含威严。
工部侍郎袁应泰首当其冲,引经据典:"《诗经》有云,泾渭分明。外廷虽有瑕疵,如冯、顾之辈,终归少数。反观内廷,劣迹昭彰,如高淮辽东之乱,其爪牙肆虐,民怨沸腾,前车之鉴,不可不防,应泾渭分明,勿使混淆。"
此言一出,四座皆惊,四大宦官心中不忿。刘时敏更是怒形于色:"袁侍郎此言,岂非将吾等皆视为高淮之流?"
杨成秀亦不甘示弱,提及辽东困局,反唇相讥:"辽东求援不断,神祖皇帝已发内帑巨资,若内廷真乱辽东,愿闻袁侍郎详解,我等如何搜刮千万两银?"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