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大明史上第一大帝

第23章 洗牌。(4/5)

目录

“朕览史籍,万历十年,太仓储粮千万九百万石,银四百万两,粮价低廉。

时至今日,京城粮价飙升,银一两难换一石。”朱由校话锋一转,问曰,“诸卿以为何故?”

群臣面面相觑,哑口无言,岂敢直言神宗怠政之过?

“张居正变法,破金银之禁,白银遂成国币,民间流通无阻。”

朱由校继续说道,“然自隆庆开关以来,五十三载,白银涌入,不可胜数。

我大明现状,与朕前言百万两犒军银赴辽东,何其相似?”

“陛下高瞻远瞩。”毕自严率先领悟,回想起南海子所见银币之精妙。

“朕早有铸银为币,便民交易之念,今日便让诸卿一睹为快。”朱由校展示银币,一枚重八钱九厘,白金五钱,铜六钱,值银一两,名曰银元;另一枚四钱四分五厘,白金二钱五分,铜六钱,值银五钱,谓之银分。此二币,皆能吹响,清脆悦耳,群臣仿效,皆感惊奇。

宝泉局工匠技艺精湛,银币之精美,更胜原图。近九成含银,盗铸者亦需掂量风险与收益。

“此银币之铸,尚有一大利,即便于百姓交易,无需再携绞剪奔波。”朱由校解释道,“市面上白银名色繁多,元丝、青丝等不一而足,而此银币,则统一规格,使用便捷。”

“陛下圣明!”群臣赞叹,手捧银币,细细品鉴。

韩爌挺身而出,为天下请命:“陛下,臣请广开铸银之路,令各省皆设炉,解我大明钱荒之困。”

然朱由校闻言,神色微敛,天启铸币之败,记忆犹新。“此事非同小可,钱乃国之重器,需慎之又慎。朕已设宝泉局专司此事,内帑、度支司、工部共同监督。”

袁应泰心有不甘,提议南京亦设宝泉局,却遭朱由校反问:“长途运银至京,岂非劳民伤财?此乃工部之意?”言语间,目光如炬,直视王永光。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我气质非凡,被柳如烟一见钟情 全球天降神种,开局种出全知之眼 穿书成了万恶男配 从一人开始成为诸天最强店主 谁动了那座荒岛 葬天塔 嘿嘿嘿!你的金手指是我的咯 怪物出没 上古归来我自神魔无双 星海遥遥归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