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洪承畴。(4/5)
随着识字普及之风盛行,人们的精神世界亟待滋养,小说这一文学形式遂迎来了它的春天,繁花似锦。
提及四大名着,《三国》鼎立,《水浒》英雄起于元末明初,《西游记》腾云驾雾至嘉靖年间,《红楼梦》则梦回乾隆盛世,皆是传世佳作。
“王爱卿,刻印外刊之事,便劳烦你先行操持,拟一草案呈朕御览。待洪承畴归京,再交予他全权负责。”
朱由校龙目微垂,对王舜鼎温言相托。
谈及内容审核,他继而道:“此等重任,先由通政司细细甄别,朕再亲自过目,而后方可付梓发行。”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臣必不负圣望。”王舜鼎躬身领旨,心中并无半点为他人做嫁衣的怨怼,他乃实干之才,凡益于国计民生者,皆全力以
再者,初审之权归于通政司,实则是为其增添了几分朝堂之上的分量,王舜鼎自是乐见其成。
随后,朱由校与王舜鼎又细细商讨起诸多细节,诸如报纸之发行,不宜日更频繁,十日一期,恰到好处,内容则聚焦于朝廷新政、恤民之心、惩贪之志、求贤若渴之情,以昭告天下。
一番长谈,足有小半个时辰,方才作罢,王舜鼎得以告退。
望着王舜鼎离去的背影,朱由校指尖轻敲桌面,心中已绘就宣传部之宏伟蓝图。
仅刊印报纸,尚不足以广开民智,需另遣使者,穿梭于市井小巷,以锣鼓之声为引,为那些目不识丁的百姓诵读朝廷之声,让圣意遍传四海。
……………
辽东边疆,明朝的防御前哨,九连城巍峨矗立,城墙之巅,毛文龙凝视着义州城方向,浓烟滚滚,遮天蔽日。
“烽火连天,局势不妙啊。”他喃喃自语。
“父亲,夜不收急报,建奴已破义州,正疾驰铁山。”毛承禄紧随其后,神色凝重。
毛文龙轻拍城墙,冷笑一声:“咎由自取。金台石、布扬古,同宗相残,朝鲜人却妄信贼影,可笑至极。”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