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麻烦事(2/5)
与此同时,皇帝与洪承畴正于御书房内,谈笑风生,对户部之纷扰浑然未觉。
洪承畴,何许人也?
是叛国之贰臣?
非也,实为御前之幸臣。
“宣政司之构,应分宣传、新闻、管理三署。”
朱由校立于黑板前,向这位二八青年细述其宏图。
宣传署,犹如朝廷之音,播撒皇恩浩荡,使百姓皆知政令之要。
新闻署,则掌笔墨春秋,书籍报刊之权,悄然间,礼部之责已分一杯羹。
何故?文字之狱,古已有之,螨清尤甚。
西汉杨恽,一纸书信触怒龙颜,身首异处;曹魏嵇康,绝交之书成催命符,东市问斩。
赵宋之世,文字狱更是层出不穷,文网森严。
至于大明,文字之祸多被螨清杜撰,唯方孝孺诛十族之事,铁证如山。
禁书之令,多针对异端邪说,然亦有例外。
崇祯年间,《水浒》因“蛊惑人心”之嫌,遭禁绝。
然帝未悟,饥饿乃乱之源,非民之罪。
管理署,则专注于市井繁华之地,掌说唱演艺之秩序。
此辈虽小,影响力却不可小觑,尤其是在这文化昌盛之明朝。
“朕之所言,卿可尽解?”
“臣已明了。”
洪承畴身着略显寒酸的官服,恭敬应答。
“朕再赐你锦衣卫数人,助你一臂之力。”
言罢,朱由校吩咐身旁小太监:“自锦衣卫中挑选识字者,派予洪卿。”
“纨绔子弟虽不善正务,却对市井之事了如指掌。”
朱由校复言,“卿可严加管教,若有不服,尽管送来,朕自会处置。”
“臣叩谢陛下隆恩。”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