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大明史上第一大帝

第75章 麻烦事(4/5)

目录

袁世振闻言,眉头紧锁,将手中奏章掷于案上,冷声道:“既如此,待吾自圣上处借得精兵,定当严惩不贷!”

随即,他吩咐师爷:“速将此奏送呈南苑。”

师爷应声退下。

师爷心中了然,东家袁世振性情刚硬,非仁慈之辈,方能担此盐政整顿之重任。

昔日于两淮,他铁腕治盐,结保抽丁,私盐贩子闻风丧胆,其手段可见一斑。

正当袁世振筹谋借兵之际,圣上却悄然前往石景山,意在考察工业之兴盛,视工业为强国之基。

石景厂汇聚天下能工巧匠,铁匠、铜匠乃至工部、兵部、内廷之精英皆集于此,共筑大明铁器之辉煌。

圣上力排众议,强购铁矿煤矿,白银倾囊相助,石景山建设日新月异。

炼钢区内炉火熊熊,一日产量逾万斤,高炉炼铁之术已臻化境。

铁矿石、燃料、溶剂自上而落,铁水自炉底喷涌而出,蔚为壮观。

熟铁、生铁、钢料,层层精炼,技艺精湛。

“此焦产自何方?”

朱由校手持一袋黑灰,询于赵爽。

赵爽答曰:“乃西山炼焦厂所制,因需求激增,故臣于西山增设数厂。”

“焦之用途广矣?”

朱由校好奇追问。赵爽一一细数:“冶铁、铸铜、炼银、制玻、铸钱,皆不可或缺。”

朱由校闻言,对赵爽之干练颇为赞许,此人行事主动,无需多催。

赵爽继而言及焦炭之妙,冶炼业兴则焦业盛,此乃自然之理。

北地林木渐稀,煤炭资源丰富,焦炭炼铁成必然之势。

然煤炭含硫,易使金属变脆,故炼焦技术应运而生,历代匠人精研不辍,至明末已炉火纯青。

赵爽又详述炼焦之法,选材、除杂、筑炉、烧炼,步步精细。

焦炭之名亦多,如山岚炭、蓝炭、枯炭等,皆因其形色而异。

赵爽引古人之言:“焦出于炭而烈于炭”,道尽焦炭之精髓。

朱由校身边锦衣卫环伺,他凝神聆听赵爽关于挖矿、炼焦、炼钢、铸器之全盘规划,频频点头,心中甚是欣慰。

大明工业之链已悄然形成,只待有心之人发掘其潜力。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我气质非凡,被柳如烟一见钟情 全球天降神种,开局种出全知之眼 穿书成了万恶男配 从一人开始成为诸天最强店主 谁动了那座荒岛 葬天塔 嘿嘿嘿!你的金手指是我的咯 怪物出没 上古归来我自神魔无双 星海遥遥归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