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新法实施。(2/5)
京城之中,群狐皆知巷陌风语之源,田尔耕洞悉其详,因他京城清扫之举,令百官多改徒步或策马赴朝,轿夫无踪,赎无可赎。
短短三日,朱由校案牍之上,反对新政之奏疏已逾二百,他轻描淡写间,悉数驳回。
随即,礼部得旨,严整奏章格式,附带制式文本,昭告天下,大明公文体系再添新章——劾章与劝章,皇帝此举,犹如规矩成方圆,尽显其变法决心。
劾章者,弹劾之檄,务求言之有物,事无巨细,皆需明晰;劝章则劝君以道,条理清晰,甲乙丙丁,问题、缘由、结果、影响、例证、对策,缺一不可。
违者,无需内阁过目,更不呈御前,皇帝之意,昭然若揭:勿再以浮词搪塞。
转瞬三日,袁世振携一纸而入西苑,献于圣上。
朱由校把玩此纸,赞叹大明造纸之术精湛,尤以江西广信府为最,纸类繁多,供不胜供。
此纸名为勘合,源自大明半印勘合之制,实为真伪验证之凭。
朱由校抬眼望向袁世振,问其意旨,是否欲更田契之外,兼及户帖身凭。
袁世振拱手而答,言及黄册鱼鳞册,乃张太岳遗制,今人口田亩隐瞒成风,旧册难以为继,税收锐减,非重造不可。
又言新设乡官县官,配合考成法,责任到人,优中选才。
朱由校闻之,颔首赞同,忆及张居正考成之法,心中忽生新计,把玩纸张间,神思飘远,袁世振则静坐以待,不知圣上葫芦里卖何药。
执刀握笔,于勘合纸上勾勒裁剪,须臾间,后世户口之雏形跃然掌上。
姓名、性别、籍贯、生辰八字,乃至宅邸所在,一应俱全。
更于页末精雕细琢,八格小印,赫然“丁口税”三字,彰显税赋之重。
轻拈指间小印,蘸满印泥,将裁剪妥当的勘合纸精心贴合于新纸之上,骑缝而印,一气呵成。
审视桌上宣纸,朱由校面露满意之色,转而对小太监温言:“速召王末,遣使江西,诚邀制纸巧匠入京,设厂专造此纸,以应户籍之需。”
“奴才遵命。”小太监虽心存疑惑,却也领旨疾行。
“爱卿且近前来。”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