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废户籍!(2/5)
“字铺?”
朱由校闻言,一时愕然。周应秋适时解惑,道明弘治年后,因赋役不均,里甲逃逸,厢坊制崩解,字铺应运而生,以补户籍、赋役之漏。
南城兵马司指挥使之“茶话”插曲,周应秋心中暗笑,未敢明言。
朱由校听后,恍然大悟,对字铺之制,亦有了几分了然。
在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革新中,里甲桎梏被一举击碎,古老的保甲制度,犹如尘封瑰宝,重焕光芒,旨在教化黎民、安定四方。
其制以十家为甲,十甲成保,总甲掌舵,协同五城兵马司,共筑治安长城。
朱由校闻周应秋之言,沉吟片刻,金口玉言:“五城兵马司之职,转交各县巡检局。原司中人,吏部与都察院共鉴,英才入县,贪腐必惩,依律而行。”
言罢,转视暖阁内丁修,嘱其率锦衣卫监之,以防贪墨私授之弊。
丁修闻言,喜形于色,拱手应诺,感激于戚家军之荫庇,虽前事有失,皇恩浩荡,未加责难。
“新编户籍既定,坊厢制亦当废。”
朱由校再下谕旨,并嘱臣工:“行事需善总结,顺天府改制有成,即推新法于四海。”
董应举等皆领命。
袁世振适时进言户籍之事,朱由校心中暗叹,户籍分类,源自蒙元,初看似良策,实则人非物换,弊端丛生,反成贪腐温床。
唯贱籍管理稍严,余皆失其本意。
“军籍卫所掌,匠籍归工部,贱籍在教坊。”
朱由校忆往昔,叹道:“太祖分籍之法,已不适用。自顺天府始,诸籍归一,皆为民籍。”
毕自言忧问用工、用乐之制,朱由校淡然处之:“仿西山矿场,按劳取酬,公平合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