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大明史上第一大帝

第103章 辩论。(2/5)

目录

与此同时,西苑之外,众臣各归其位,召集幕僚,笔录圣训。

"劳动乃价值之源,货币不过其形之表。"

此言简约而深邃,将钱财喻为民力,通俗易懂,然其背后哲理,非历经沧桑者难以洞悉。

顺天府诸望族,对此理尚显懵懂,只觉今年民力略显疲态。

张家湾畔,运河轻绕,此地因水而兴,市集熙攘。

茶馆之内,几位乡绅围坐,茶香袅袅间,话题聚焦于劳力短缺。

"田畴空旷,农人何在?"

张永成手持茶壶,轻啜间,问出众人心中疑惑。

"彼等皆赴河道之役矣。"

一手指向远方,沟壑间民夫挥汗如雨,人数之众,不下三千。

"皇上此举,岂非滥用民力?朝中贤达,何不谏言?"

张永成眉头紧锁,言辞间不乏书卷气。

"谏?谈何容易!"

王方环顾四周,压低声音,"吾有亲眷在刑部,闻皇上初登大宝,即迁南海子。有勇者进谏回宫,下场惨烈,如惠世扬者,双膝尽废,至今仍囚于暗室之中。"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众人面面相觑,颈项皆缩。

"皇上雷霆手段,半年前事,至今犹有余震。"

王方续道,语带唏嘘。

"惠世扬之例,足见皇恩难测,吾辈当慎言慎行。"

众人心中暗自警醒,话题也随之沉重,茶馆内一时静谧,唯有窗外运河潺潺,似在低语世事无常。

"唉!"

王方一语既出,众人皆作寒蝉之态,缩颈而退。

此乃何仇何怨,竟至斯极?

杀人已属残忍,而今竟至废人双腿,犹不罢休。

莫非天子真欲尽绝此类人乎?

非也,实则天子对此辈视若无睹,心有所恶,尤以言官为甚。

故而,刑部牢中囚徒,天子皆置之不理,以为豢养些许囚犯,不过微末之费。

"陛下金言,君可曾细品?"

"劳动创值,货币乃衡量之具,此二语乎?"

"然也。"

暗处,一人颔首应之,复问道:"君意如何?"

"朝廷当避民利之争,更勿滥用民力。"

"承天门集会,君意下如何?"

"赴之!"

天子两言既出,邸报风行,京中遂起新风——"朝廷避民利",一时传颂。

大明政治,独裁与民主交织之典范。

太祖、成祖时,大事皇帝决,六部行,言官监。

宣宗崩后,正统幼主临朝,内阁三杨掌舵,皆言官出身,权力渐移。

至孝宗,国事更于大朝会议之。

及至朱由校,大朝废,国事皆由帝一言定,六部偶议,科道官则边缘化矣。

此辈不同于六部高官,奏章难达天听,上疏亦石沉大海。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我气质非凡,被柳如烟一见钟情 全球天降神种,开局种出全知之眼 穿书成了万恶男配 从一人开始成为诸天最强店主 谁动了那座荒岛 葬天塔 嘿嘿嘿!你的金手指是我的咯 怪物出没 上古归来我自神魔无双 星海遥遥归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