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狠狠地轰!(2/5)
此番出征,皇命所系,实为试炼新军锋芒。
二人皆不敢有丝毫懈怠,尤其是徐允祯,身为勋贵之后,智计百出,非比寻常武将曹文诏。
他,徐允祯,天子之戚,大明未来的定国公,正逢皇帝意欲重振勋贵军权之际,虽路途艰辛,然权柄在握,何人敢言苦?
徐允祯自是全力以赴,即便混迹于粗犷军卒之中,亦能安之若素。
京城因虎贲卫巡防而秩序井然之时,辽东却烽烟再起,武靖营与建奴正蓝旗,姜弼与阿敏,两雄对峙,榆林英豪对阵建奴悍将,血脉喷张。
京城急令,五日飞抵辽东,皇帝御笔亲批“放手一搏”,熊廷弼闻讯,即刻挥师北上,誓复失地。
泛河两岸,明军火炮轰鸣,六十米宽的河面难阻铁骑雄心,昔日航运要道,今朝成为土城之殇。
五轮炮火,城墙摇摇欲坠,终至轰然倒塌。
“将军,是否即刻攻城?”
将士请命,姜弼淡然:“勿急,再行炮击。”
熊经略之教诲铭记于心,“结硬寨,打呆仗”,火药充裕,何须急攻?
辽东风云际会,火药之威,足以撼动辽沈,何惧一城之得失?
炮声隆隆,城内人心惶惶,熊廷弼三战告捷,辽东士气大振,而建奴则如临末日。
努尔哈赤无暇顾及旁骛,急需重整旗鼓,铁岭、开原,虽知难守,亦需奋力一搏,以保士气不失。
往昔以命相搏夺城,今朝岂能轻易言弃?
于是乎,这份棘手的任务——象征性地阻击明军,便不偏不倚地落在了两蓝旗这对“难兄难弟”肩上,它们本就身处边缘,备受冷落。
正蓝旗之舵,由阿敏执掌,他麾下皆是努尔哈赤胞弟舒尔哈齐的旧部,人马雄壮;而镶蓝旗,则由莽古尔泰率领,麾下多为昔日战友及叶赫部的归降之众,可谓新旧交织,错综复杂。
我族虽以骁勇着称,尤擅“弃暗投明”之道,但此番安排却暗含玄机。
阿敏身为舒尔哈齐之子,政敌环伺;叶赫部更是明朝附庸,地位卑微。
因此,两蓝旗便成了承接重压、包揽险恶的代名词。
“参领大人,局势堪忧,明军迟迟未渡,我等该如何应对?”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