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大明史上第一大帝

第116章 搬砖!(4/5)

目录

宝泉局之行毕,三人恭送皇帝离去,各自行礼告别。

随后,石景厂之行接踵而至,此乃朱由校每月必行之例。

军队,乃皇帝之脊梁;而工业,则是大明之支柱,二者缺一不可。

朱由校对此事极为上心,犹如皓月当空,照彻心扉。

上月之行,炼铁厂的繁荣景象令他龙颜大悦,仿佛春回大地,万物生机盎然。

随着矿山的巍峨耸立,矿丁的壮丁如云,炼铁炉如繁星点点,铁流滚滚,日产量扶摇直上,恰似江河奔腾不息。

与此同时,铁轨与铁轨车这现代化之翼,悄然在厂区铺展,一人高的铁轨车,宛如铁马奔腾,在双轨上由驴牵引,悠然前行,虽耗资不菲,却极大解放了人力,实现了人尽其才的愿景。

大明虽人力鼎盛,亦需善用,一夫之力,当用之于刀耕火种之外,而非徒增背矿之劳。

继而,朱由校的目光转向了火药的世界,那里藏着他对穿越者阴影的微妙恐惧,王恭厂大爆炸的阴霾,如同历史长河中的惊涛骇浪,至今仍让人心有余悸。

火药生产,精妙分为“三基一合”,前三者奠基石,分别提炼硝、碳、硫之精华;最后一合,则如魔术师之手,将三者按比例调和,化为威力无穷的颗粒火药。

然,为保身体无虞,朱由校仅踏足前三厂,对那终极混合之地,则敬而远之。

步入原料区,目睹工匠露天熬硝之艰辛,朱由校不禁轻叹,感慨于化工未兴之际,大明虽工业领先,却难敌后世之辉煌。

硫磺与碳,尚能就地取材,唯硝之提炼,犹如攀登蜀道,艰难重重。

山东土硝,虽为京师火药之基,然其提炼之繁琐,堪比“熬硝千日,难抵一炮之威”。

忆及徐光启智运王恭厂之储,助熊廷弼收复失地,朱由校深知,此乃金钱与智慧并驱之果。

面对眼前熬硝之景,他心中暗道:“化学理论虽精妙,付诸实践尚需时日。”

从书斋到工坊,从摇瓶至巨机,其间鸿沟,非一日之功可越。

石景厂之行毕,夜幕低垂,朱由校择此地而栖,思绪万千。

与此同时,南海子边,风云亦在悄然酝酿,与石景厂的灯火遥相呼应,共绘大明之夜色。

手捧香茗,魏忠贤悠然坐于翠峦之巅,俯瞰脚下,言官们搬砖之景尽收眼底,他不禁轻叹:“此等效率,蜗牛行路亦胜之。”

“干爹,让孩儿略施薄惩,速其进度如何?”魏庆凑近,提议中带着几分谄媚。

魏忠贤斜睨一眼,怒斥道:“退下!休得胡来!”

言辞间,尽显威严。

魏庆闻言,自知失言,忙不迭地溜之大吉,心中暗自嘀咕:“拍马不成反被踢。”

“还是陛下妙计,高瞻远瞩。”

魏忠贤放下茶杯,目光再次投向那群辛劳的言官,心中对皇上的智谋赞叹不已。

往昔,惩处官员之法,不外乎廷杖、贬谪乃至斩首,然对于今朝文臣,此等刑罚反倒成了扬名立万的捷径。

而今,陛下独辟蹊径,以搬砖为罚,实乃妙招。

“养望?痴人说梦!”

魏忠贤心中暗笑。

南海子工地,非但无归家之期,连亲眷探视亦受限制,此乃真正的劳心劳力,改造身心。

昔日,言官受罚后,民间声望反增,而今,即便东厂耳目遍布,亦难觅其威望复振之迹。

此等景象,实为罕见,魏忠贤心中暗自称奇。

若朱由校知魏忠贤所惑,定会笑言:“忠贤亦知深思矣。”

朝堂之上,派系林立,各怀鬼胎,犹如群蛇乱舞。

皇帝铁腕治官,言官或锒铛入狱,或沦为劳力,而智者则静默观之,不敢妄言。

夕阳西下,南海子工地响起阵阵下工的号角,从总监司的洪钟到各工区的铜锣哨声,交织成一首归家的序曲。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我气质非凡,被柳如烟一见钟情 全球天降神种,开局种出全知之眼 穿书成了万恶男配 从一人开始成为诸天最强店主 谁动了那座荒岛 葬天塔 嘿嘿嘿!你的金手指是我的咯 怪物出没 上古归来我自神魔无双 星海遥遥归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