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铁矿。(1/5)
南海子犯官的命运,乃是朱由校帝王心术下的一盘棋局,深思熟虑后方落子。
初时,他有意将他们发配至西山,投身矿海,然一念之间,终觉矿坑险恶,人命轻如鸿毛,恐累及龙袍之誉。
毕竟,此辈乃过失之臣,非罪大恶极之徒,若贸然葬送,恐难服众心。
犯罪者,可斩立决,而犯错者,尚存救赎之路,故以劳改为名,留一线生机。
归途车辇内,朱着手铳,燧火闪烁间,尽显大明精工之妙。
定装火药,小油纸裹藏威力;铁丸浇铸,匠心独运。
大明工匠,技艺超群,尤在圣恩浩荡之下,更显其能。
未装弹药之铳,仅作玩物,收之腰间,尽显帝王闲逸。
忽忆昨日视察,似有所缺,遂问于刘时敏:“朕命制之缝纫机,进展如何?”
刘时敏苦笑摇头,言及工匠难题:双针穿梭,避撞为艰。
朱由校闻言,淡然一笑,摆手言:“此事不必急,成则万金赏之,不成亦无妨。”
刘时敏躬身代工匠谢恩,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闭目养神间,朱由校思绪万千。缝纫机之设,不过闲暇之余,随手布局。
工业革命之火,始于珍妮纺纱,盛于蒸汽轰鸣,实则能源革命之果。
然大明现状,劳力过剩,非工业革命之温床。
即便新机问世,恐亦难逃保守文官之阻挠。
既得利益者,初见异物,必斥之而后快,继而谋阻,终或顺应潮流,然时已迟矣,终将被时代洪流所吞噬。
身为未来之魂,朱由校深知历史洪流不可逆,自当顺应时势。
"陛下驾临宫闱矣。"
在朱由校沉浸于时代风云之际,刘时敏之语犹如清风拂耳。
"朕已知悉。"
语毕,朱由校眸光微启,轻踏预设之矮凳,翩然步出华辇,步入日常政务的洪流——批阅奏章之时。
而京城之外,通州之地,左光斗正面临漕运衙门的微妙对峙,面上尽显无奈之色。
"左侍郎,招募民力乃你之职,然连我漕运之纤夫亦不放过,此等事,老夫不得不亲来相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