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大明史上第一大帝

第121章 银号。(4/5)

目录

自天启以降,皇权旁落,此职方由廷议票决。

而今帝亲询六部,实乃异数,令人侧目。

见群臣默然,朱由校指节轻扣案面,话锋一转:“周应秋,考成法筹备如何?”

周应秋闻声即应,拱手禀报:“遵陛下旨意,已查阅万历五年旧档,吏部考功司已有成规。”

言罢,呈上奏章,由侍立小太监转呈御览。

朱由校阅毕,点头以示嘉许,复问:“吏部职责既明,都察院、六科郎亦已补缺乎?”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周应秋趁势进言:“然也,臣斗胆请陛下颁行天下,以正纲纪。”

言毕,与毕自言、袁世振等并跪于堂中,齐声请命。

考成法之行,犹如连环相扣,诸部皆需借此以威服属僚,整肃吏治。

大明京察、外察,本为朝廷大计,奈何时移世易,渐成儿戏。

洪武、正统、弘治年间,考察之法屡有更迭,终至自陈之风盛行,官员竞相谦让,实则逃避责任。

嘉靖复古,稍见成效;张居正变法,以考成法严督百官,一时吏治清明。

及至万历,朝政荒废,京察沦为党争之工具,人才选拔,唯系于人脉而非德才。

此情此景,大明国运,岂能不衰?

今朱由校欲重振朝纲,考成法之施行,实为关键一役。

当下,周应秋重拾张居正之考成法精髓,几近于季季小试,三年大考之规。他瞥见袁世振与毕自言并肩力挺,遂续言:

“昔张居正推行考成,四格六法,明察秋毫,臣恳请陛下效法古贤,再振朝纲。”

“四格六法,由校翻阅周应秋所呈张居正之法总结,微微颔首。

“可行之道。”

四格者,守、政、才、年,囊括操守之清、政务之勤、才华之横溢、年资之深,尤以政务之成效为纲。

六法,则直指无为懈怠、不谨从事、年老体衰、疾病缠身、浮躁冒进、才疏学浅之官场六弊,实则暗喻尸位素餐之辈、玩忽职守之徒、恋栈权位之客、病弱无能之臣、急功近利之士、庸碌无能之人。

“即行此制。”朱由校审视周应秋之监察蓝图,面露嘉许。

此等阉党虽非清流,然其治事之才,亦不失为朝廷之助力。

“然吏部考功既定,都察院署印之任,尚待抉择。”

言毕,殿内一片沉寂,众人皆避而不答。

朱由校目光扫过静默群臣,心中暗忖:左都御史之位,非圣心独信者不可居,因其掌言官之臧否,众矢之的,稍有不慎,便成众矢之的。

如张问达般人物,方能稳坐钓鱼台。

“罢了,左,吏部当速发公文至都察院及六科,详述考成实施之法,令其每旬奏报,朕将亲督言官。”

“陛下英明!”

群臣闻言,纷纷拱手颂扬。

皇帝亲掌权柄,于众臣而言,实为福音。

往昔言官凭一纸奏疏,便可兴风作浪,而今考成法下,皇帝亲监,功过自明,再无惧小人构陷,功绩难彰之忧。

在一片“陛下圣明”之声中,会议圆满结束。周应秋之手段,虽非光明磊落,却也足见其阉党之中,亦不乏治世之能臣。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我气质非凡,被柳如烟一见钟情 全球天降神种,开局种出全知之眼 穿书成了万恶男配 从一人开始成为诸天最强店主 谁动了那座荒岛 葬天塔 嘿嘿嘿!你的金手指是我的咯 怪物出没 上古归来我自神魔无双 星海遥遥归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