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大明史上第一大帝

第125章 反击(4/5)

目录

英国公张维贤与定国公徐希臯,两大武将,相聚一室,面对“何以富国”之题,竟至焦头烂额。

张维贤半个时辰仅得五十字,徐希臯亦不过两百字,皆是眉头紧锁,苦思冥想。

“吾等乃武官,此富国之策,非吾辈所长也。”

张维贤舔笔之余,满嘴墨渍犹不自知,叹道。

“陛下曾屡言,各部应各司其职。吾等职责在于整顿京营,此事何须吾等费心?”

徐希臯闻言,亦是豁然开朗。

“正是,京营之事,自有陛下裁夺,文官无权置喙。”

徐希臯说罢,掷笔于案,决定上书内阁,明言武将不涉朝政。

言罢,徐希臯忽见张维贤举止怪异,定睛一看,不禁哑然失笑:“世叔,您这是在品尝何物?”

"咦?"京城之内,文风蔚然,与武勋的刚毅形成鲜明对比。毕自严首发的政令,非止于例行考校,实则深沉问策于天下:何以强邦富民?

毕公此番以“富国”为轴,其笔下风云,皆系国运兴衰。

试想,他何以跃居度支司正卿,再掌内阁大权?

皆因精于理财之道,账目清晰,令人心服口服。

近日,虽有弹劾之声四起,指其独揽大权,然毕公一纸奏章,妙笔生花,令质疑者哑口无言——“独权?

非也,吾乃广开才路,集思广益于百官。”

富国之困,如日中天,非盲者所能遁形。

然群臣碍于宦官之威,鲜有敢言及内帑者。

前车之鉴,皇帝内帑出银虽解燃眉之急,却致宦官势力坐大,权柄外移。

故而,众臣踟蹰不前,唯求万全之策。

毕公此令,更似一石激起千层浪,内含深意:“吾既为内阁首辅,富国兴邦乃吾责,敢问诸公,谁愿同行?谁将阻道?”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我气质非凡,被柳如烟一见钟情 全球天降神种,开局种出全知之眼 穿书成了万恶男配 从一人开始成为诸天最强店主 谁动了那座荒岛 葬天塔 嘿嘿嘿!你的金手指是我的咯 怪物出没 上古归来我自神魔无双 星海遥遥归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