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抛弃。(2/5)
韩爌冷笑,忆往昔东林书院之创立,实乃党争失意之退避,而今却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暂且搁置赵于逵之事,当务之急,需探明虎骧卫南下真相,是募兵之实,抑或漕运之争?"
韩爌沉声分析,言辞间透露出对局势的深切忧虑。
高攀龙捋须沉思,细数亲军四卫之现状,尤其对祖大寿与叶阁老高徒王化贞之交情表示关注,试图从中寻得破局之策。
赵南星闻言,眼中闪过一抹精光,提议拉拢祖大寿,却遭韩爌反驳,直指现实之残酷与无力。
三人沉默,共陷沉思,大明朝堂之怪圈——"靠山"二字,再次成为无解之题。
提及戚继光、俞大猷等名将,更添几分唏嘘与无奈。
戚继光初依胡宗宪,而胡宗宪之幕后乃严嵩巨擘。
严嵩势倾,徐阶巧施手腕,胡宗宪终遭不测。
戚继光慧眼识时务,嘉靖三十三年便与张居正结缘,适时转舵,甘为张居正麾下效犬马之劳。
俞大猷初倚陆炳,陆炳仙逝后,他踌躇间踏上了胡宗宪之舟。
胡宗宪陨落,俞大猷运势急转直下,于大明疆场沉浮,胜亦获罪,败亦难逃。
言及祖大寿归心,东林何物,竟欲揽此英豪?论银钱,虎骧卫之饷,皆出自天家,严查贪腐,兵血不容染指。
谈仕途,京畿官职,皇帝独揽大权,外人难插手分毫。
“京城今朝,风云变幻,已成两界之景,帝王自为政,朝臣言犹在耳,皇心却似流水。”
沉默间,东林领袖高攀龙挺身而出,语出惊人。
“忆往昔,神庙对光庙不以为然,储君易位之念频生,连带今上于东宫时,圣学熏陶寥寥。朝臣屡请贤师,皆遭神庙拒之门外。” 高攀龙话锋一转,韩爌与赵南星目光交汇,皆显异色。
私下里,众议纷纷,皆指皇帝少读圣贤,方有今日之态。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