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盐业(4/5)
大明政治体系改革尚未深入,此屏风仍需完善。
“度支司。”朱由校手指屏风,对刘时敏道,“其位再升,置于六部之上,内阁之下。”
“遵旨。”刘时敏迅速调整。
“有此屏风,天下尽在掌握。”朱由校后退几步,感慨万千。
“由此可见,张太岳之忠心耿耿。”
“陛下英明。”刘时敏躬身而赞。
张居正之名,在大明上下,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崇之,因其权倾一时,无人敢与之争锋;
敬之,因其勇于担当,为正道而行,与大明官场硬碰硬。
刘时敏心中,始终萦绕着一个问题……
朱由校与张居正,两位历史人物并肩而论。
谁更锐意进取?谁又步步为营?
刘时敏苦思三月,终悟二者皆激进亦皆稳健。
张居正之稳健,在于他先从吏治开刀,而后才敢推行一条鞭法于天下。
其激进之处,在于变法后期,察觉万历小皇帝渐长,已难驾驭,心急如焚,变法犹如脱缰野马。
自万历六年至八年,短短三载,张居正便完成了天下田亩的清丈。
而朱由校之稳健,在于对新政步步试验,徐徐图之。
其激进,则在于新政若行,必将与天下士绅豪强为敌。
刘时敏以为,二人若相遇,必政见不合,争执不休,终以皇权压之,张居正黯然离场。
对于朱由校的理想,刘时敏略知一二,亦愿竭力辅佐。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