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经筵(2/5)
晨光中,大明官员已在承天门外集结,外廷官员激动不已,盼皇帝受教。
翰林院上下三日前即沐浴斋戒,今日经筵,关乎国运。
勋臣亦在列,定国公、英国公、成国公立于文官右侧,新建伯王承勋随其后。
虽历经两百年偃武兴文,勋臣在朝堂上声音渐弱,却无人敢将其逐出经筵。
王承勋为王阳明之孙,阳明先生之名震古烁今。
虽在文官眼中稍显粗犷,但在武勋中仍受重用。
毕竟,其祖之心学名声显赫。
当皇帝乘辇移步文华殿时,承天门、午门、端门相继开启,大臣们纷纷向左顺门集结。
早有宦官于文华殿内悉数筹备妥当,皇帝自后殿踱步而出,仅需安然就座,静候授课。
御案之前,鸿胪寺官员迅速呈上毕自严精心编纂的讲义,置于龙目之下。
“启禀陛下,授课在即。”
朱由校轻翻讲义,颔首示意,随即鸣赞官急忙传唤群臣入殿。
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都察御史、大理寺卿等,朝中半数文武要员,皆汇聚于此,场面蔚为壮观。
鸣赞官高声诵读经筵流程,诸臣依序立于御案之前,宛如群星拱月。
望着眼前林立的重臣,朱由校心中暗自忐忑,悔意渐生。
这经筵,实则象征意义远胜于学习本身,繁琐礼仪,庄重氛围,皆是皇帝对儒家及士人尊重之体现。
如朝圣般研习儒家经典,彰显皇权对华夏礼法之敬畏。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