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恩怨。(4/5)
无先手无缚鸡之力,畏监察之威,岂敢言清流?
若真为清流,当效法陶渊明,解绶归田,躬耕自给,以明志节;或如海瑞,清贫自守,严于律己,为民请命,赢得青天之美誉。
皇帝幕后策划,毕自严一计既出,京中清流言官顿时噤若寒蝉,往日聚会亦烟消云散。
此乃直击清流之根本,令其如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
清流官员之道,简而言之,曰“养望”。
大明给事中、御史及翰林诸生,常以谏言为能,屡上书以劝君父。
自此,养望之路开启。
上疏无果,则连章累牍;皇帝不纳,则面陈过失于文华、皇极二殿;再拒,则承天门长跪不起,誓死以谏。甚至绝食、撞柱,以死明志,而疏不绝。
此间,彼辈集结同道,拉帮结派,互吹敢言之勇。
若能得一顿廷杖,更觉荣耀加身,仿佛皇帝震怒,乃其忠贞之证。
然则,此辈看似忠君爱国,实则言行相悖。
清流、科道言官、翰林书生,皆为棘手之辈。
历代帝王,如嘉奖、隆庆、万历及今上,皆避之不及,恐与之辩驳,徒增烦恼。
而今,宣政司京报,成清流大敌。十日一刊,虚伪之名一旦上榜,终身名望尽毁。
毕自严洞悉皇帝对科道言官之不满,意图整肃。
满朝文武,除韩爌等词臣外,皆厌此辈空谈误国。
毕自严身为内阁首辅,更成清流眼中钉。
为官者,皆非池中之物。
毕自严借此良机,对言官一系施以重压。
面对皇帝,他或许柔顺;但面对朝臣,他则刚硬无比。
来哉,共浴泽国,!
闻毕自严欲趁热打铁,公布清流之界,朱由校于西苑笑得前仰后合。
毕公此计,端的凌厉,扯虎皮作大旗,游刃有余。
朱由校挥手示意,转首吩咐:“速将朕与皇后亲制的粉条,各赠首辅及尚书十斤。”
“奴婢遵命。”刘时敏身着短褐,躬身应诺,复又问道,“韩爌韩辅处如何?”
“亦然。”朱由校挑眉颔首。
刘时敏闻言,忙取秤量粉条。
“此乐何如?”朱由校拉过小马扎坐定,将徐慧儿揽入怀中,轻捏其圆润脸颊问道。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