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龙文(1/5)
华夏音乐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五声调式,也就是传统的五音“宫、商、角、徵、羽”。生活里常说的“五音不全”,指的就是这五个音。
包括“1、2、3、5、6”这五个主音,“4”和“7”这两个半音则被称为“偏音”,被称为“清角”和“变宫”,有是有,但并不常用。
五声调式的乐理知识不是人人都懂,但这些旋律已经进了每个华人的记忆深处,只要一听到,就会有种DNA动了的熟悉感。
比如《茉莉花》、《彩云追月》这些民歌,《渔舟唱晚》、《花好月圆》这些中国乐曲,这些旋律不少都是从小听到大。
还有流行音乐里,许嵩和周杰伦的许多中国风作品,因为五声调式的存在,风格都很突出。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李叔同填词的《送别》,它原本是一首英文歌。
但是因为前几句类似于五声调式,由李叔同重新填词之后,为这首歌赋予了生命力,在华夏大受欢迎,经久不衰。
只要是华夏人,就会唱两句“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多人一听这首歌,就觉得是浓浓的中国风,知道它原本改编自一首英文歌后都难以置信,跑去听原版怎么听怎么别扭。
正是因为五声调式的色彩风格太过于突出,流行音乐很少会使用。
包括现在的很多大火的古风神曲,也和中国风关系不大。
还是流行音乐的创作套路,只是伴奏加点民乐,再堆砌辞藻填一些似是而非的词,换汤不换药罢了。
但是《龙文》这首歌不同,前奏一出,即使没有古筝、二胡、竹笛之类的民族乐器,听众也纷纷直呼“DNA动了”、“有那味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