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付费操作(4/5)
这个死要钱的系统!
当然,也不是没有解决方案。
很简单,操作系统不支持的功能,那就自己写代码来实现。
实验室之前完成过一个项目,在某种特殊设备上实现视觉目标跟踪。
那个设备内存太小,常规的视觉目标检测模型都跑不起来,好在实验室还有一个通过知识蒸馏方法得到的参数量很小的模型。
那是一个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只有上万个模型参数,相比较于常用模型动辄上千万上亿的参数量,可以算是非常袖珍了。
由于是从大模型蒸馏来的,这个袖珍模型的性能还是相当不错的,准确率非常高。
那个设备因为敏感性太高,连ONNX这样的部署方式都被禁用了。
那时,王栋只好用C语言重新写了一个运行该网络模型的程序,甚至为了保证可靠性,该程序还是在甲方指定的编译器上编译完成的。
为了节省内存资源,王栋直接就把模型参数写在程序里了,当时他是一个参数一个参数敲进去的。
在死亡虚空时,大脑当时拼命找东西回忆,由于这段程序还足够新鲜,他就每一个字符都回忆了一遍。
结果就是,现在这个程序就在他脑子里,能被完完整整地复现出来。
这就为解决偏差角估计的问题提供了可能,先通过这个模型检测到目标物体,然后再估算它与子弹之间的距离。
估计距离反倒是个免费操作,很容易就实现了。
王栋设定了一个校准间隔时间。
在每个校准时刻,都可以获得三个距离,上一时刻子弹与目标间的距离,本时刻子弹与目标间的距离,以及自上一时刻后目标移动的距离。
根据这三个距离就能计算出偏差角。
当然,王栋现在不是要在计算机中复现那段目标检测的代码,而是要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将其嵌入到触发操作之中去。
这确实很难。
首先是不能有一点点错误,所有的数据和逻辑都不能想错。
由于不能调试,所以哪怕错了一个小数点,一次小运算,之前所做的一切就都白做了,只能全部重来。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