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唐宋八大家---苏辙2(3/5)
公元1104年,苏辙在颍川定居,他这一生啊,最受影响的就是他的父亲苏洵和他的兄长苏轼;
学问都是以儒学为主,他个人是最倾慕孟子但是他的学识又包含百家;
苏辙可能在诗方面,或者说诗在才能上面与哥哥流传至今的诗词相比起来显得又那么一点点逊色,但是苏辙在古文、时政等其他方面可是不逊色于自己的哥哥;
公元1112年,苏辙去世,在他死后被追复为端明殿学士,谥号“文定”;
“文定”这二词有很多解释,这两个字一般都是分开:
文字有:经纬天地曰文。成其道。道德博闻曰文。无不知。学勤好问曰文。不耻下问。慈惠爱民曰文。惠以成政。愍民惠礼曰文。惠而有礼。赐民爵位曰文。与同升。
而定其中的含义又有:大虑静民曰定。思树惠。纯行不爽曰定。行一不伤。安民大虑曰定。以虑安民。安民法古曰定。不失旧意。
苏辙的学识渊博,知识富含百家之道,所以苏轼的”文“是道德博闻之意。
而苏辙在做官期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得民心,刚好可以说是以虑安民,所以他的“定”是取安民大虑之意。
在所有的谥号当中“文正”的地位最高,就是属于当之无愧的第一等,算是文官当中的秦皇汉武;
它是天底下所有文人梦寐以求的谥号,能获得文正的并不多,我们所熟知的“范仲淹和司马光”他们身亡后用的就是“文正”二次;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