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称王(2/5)
随着台下的鼓乐响起,徐泽捧起祭文,开始祭天仪式。
“梁王泽敢用玄牡昭告于皇皇后帝:汉历世二十有四,践年四百载,四海困穷,三纲不立,五纬错行,灵祥并见,推术数者,虑之古道,咸以为天之历数,运终兹世……唯尔有神,尚飨永吉,兆民之望,祚于有梁世享。”
此祭文俨然一副以梁代汉的姿态,梁国上下之心,昭然若揭。
而在同样的时间,冀州邺城,扬州寿春,冀侯袁绍与吴侯孙坚也在进行着与徐泽同样的称王仪式。
但与梁国有区别的是,冀国与吴国采用的是五德相生理论,沿用了旧汉火德的旧俗。
为此,冀国改名魏国,冀侯袁绍称王后称魏王,吴侯称王后仍旧沿用吴为国号。
不论是魏还是吴,皆是土德,火生土,显然魏吴两国也是将自己代汉之心昭告天下。
至于燕王公孙瓒,称王不过是为了对抗同处幽州的代王刘虞,本身文士也稀缺,自然不会在意五行五德这种虚幻之说。甚至于代汉,公孙瓒也没有想那么多。时逢战国乱世,能够安居一隅称王,独霸东北,这对于本身野心不大的公孙瓒而言已经足够了。
徐侯陶谦就更不用说了,六十七岁的高龄,过一把王侯瘾已属死而无憾,哪里有什么闲情管五行五德。两子皆不成器,陶谦也不指望自己儿子能够继承家业。改国号为淮,更是为了突破徐州的地域限制,招揽整个淮地豪杰前来效力。毕竟陶谦自己也不清楚还能活个几年,能够引来一些外来势力来保住两个儿子性命,总比自己一死两子紧随其后要强。
可惜这一世,刘备、吕布皆困居河内,偌大徐州竟无人接手。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