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识字制甲(3/5)
一个数千人盘子,都这么多事。
大楚的皇帝想必也不轻松。
难怪皇帝大多短命。
不是操劳死,就是被人弄死。
你总得选一个。
傍晚时分。
铁坨子的铁器作坊传来好消息。
周云带着刘贞,一起前往了新建的冶铁房。
这里在围屋一层北角,靠近清水河位置。
既是李家营地的下游,又取水简单。
一套崭新的甲胄,挂在铁器作坊的架子上。
工匠系统下,周云根据历代甲胄的特点。
进行了综合革新。
真正意义上的甲胄,起源于春秋时代,于唐宋发展到巅峰。
当下,大楚最底层的盔甲是二挡铠,就是胸前一面甲,背后一面甲,用背带吊起,汉末三国时期大量使用了这种盔甲。
莫以为二挡铠不重要,中国历史上,着甲率最高的是隋唐,其覆甲者,不过四成,大多数时候,各王朝不到二成。
穿的二挡铠的都是少数,大部分穿皮甲或者厚布衣。
大楚方面,装备倒是非常符合历史。
可北狄这个bug,似乎得到版本加强,着甲率,远远超越常规。
大楚的良家子出战,制式盔甲就是二挡铠,只是多了甲裙,护肩。稍稍增加了防御。
只是如今大楚腐败,良家子都是带着旧铁皮上,二档凯莫提了,根本没有。
其实,任何盔甲都是在二挡铠的基础上演化而来。
汉代,增加了盆领,用于保护颈部和肩部,并增加了臂甲,形成了后世甲胄的雏形。
但盆领极度影响视野,高高拱起的脖围,既难转身,也难以看到后方。
所以后期盆领被淘汰。
护肩与护脖相继出现。
又因为马战,甲裙出现了改动。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