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郓城(3/5)
公元1109年,宋徽宗大观三年,京东西路(山东)济州府郓城县。
当陆诚从一间古香古色的卧室中醒来,看着周围房间内的布置,就知道自己这次的身份应该不算太差。
陆诚,今年17岁,郓城县本地人士,家中有个中药铺子以及一套两进院子,铺子里有一个掌柜,两个伙计。家里有两个伺候的贴身丫鬟,几个小厮,一个管家,一个厨娘,算是小富之家。
这郓城县在水浒世界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地点,那宋江就是郓城县下辖的宋家村人士,如今正在郓城县做押司。郓城县的两个衙役都头,美髯公朱仝,插翅虎雷横,未来都是梁山上的108人中的人物。
郓城县东门外还有两个村坊,东溪村和西溪村,东溪村保正,正是托塔天王晁盖。
还有那智多星吴用,白日鼠白胜,铁扇子宋清,扑天雕李应等,都是出身于郓城县。
而且,郓城县东北方就是梁山县,正北方与阳谷县相隔也不远。
可以说,未来梁山的108将,有许多就在这附近。
如此一想,陆诚这次也算是落在了贼窝附近了。
就在陆诚想着这些的时候,外面传来了丫鬟夏荷的声音:“少爷,刘掌柜把上个月的账本儿送过来了,您要不要瞧瞧?”
“拿过来我看看吧。”
陆诚起身披上衣服走出卧室,来到书房,丫鬟绿荷已经把账本放在了陆诚的桌子上。
陆诚翻开查看了一番,先看了一下上个月的总收入和总支出,只见第一页就写着上个月的销售总额:五十六贯。除去购买药材、器具,以及给掌柜和伙计开的工钱,总盈利为三十五贯钱。
正常来说,一两黄金十两银,一两银子一贯钱,一贯钱是1000文。
但实际上,此时大宋的金、银、铜兑换比例却是有所差距的。
大宋的一斤约为670g,一斤等于16两,一两为42克左右。
此时的一两黄金大约能够兑换十三两白银,而一两白银,大约能够兑换两贯钱。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