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台湾名字的由来(2/5)
并且把华夏周围四方,分别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
东夷也是泛指的今天的山东、江苏、浙江、安徽等部分地区。其中,也就包括了台湾岛。
在《尚书?禹贡》中原文记载的是:
“岛夷卉服。厥篚织贝,厥包橘柚,锡贡,沿于江海,达于淮泗。”
意思便是:在东南海岛上有夷人,穿着锦服,用竹器装着缀有亮贝的布料,带着橘柚特产,受旨命前来进贡。
他们沿着长江大海,到达淮水泗水。
而根据相关文献的记载和考古学家论证,这个“岛夷”就是指台湾。
到了公元280年,由西晋人陈寿所编写的《三国志》这一本书,就是是历代文献中,首个描写了与台湾相关的首部正史。
那时候起,台湾才开始有了一个叫“夷州”(亦作“夷洲”)的学名。
那就是关于中国历史上,大陆汉人首次开辟台湾的军事行动。
这次军事行动则是以将军卫温、诸葛直为首,率甲士万人渡过海峡,征伐夷州,得夷州数千人的俘虏而还的事情。
彼时,吴国丹阳太守沈莹把这次随军行动所见所闻都记录起来,写成了一本书,叫做《临海水土志》。
根据沈莹的记载:“夷州在临海东南,去郡二千里。土地无雪霜,草木不张。四面是山,众山夷所居。”
形象的描绘了台湾岛那时候的环境特点。
到了公元636年,唐代纂修的正史《隋书》问世。
在《隋书?流求国》和《隋书?陈棱传》中则是这样记载的。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