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台湾名字的由来(4/5)
这就让台澎地区成了空岛,相当于拱手相让。
那时候,海盗泛滥和倭寇猖獗,台湾成为海上武装集团的集结地和海外贸易的中转站。
结果明永乐年间郑和七次出使西洋,航程最远到达非洲东岸,国家财竭力尽。
但是他们却对一水之隔、近在咫尺的台湾却视若弃子,无人问津。
而在明万历帝在位40余年期间,东南沿海最强大的武装力量居然不是明朝政府军队,而是海商海盗集团。
“台湾”首次见于明万历年间的《蓉州文稿》:“万历间,海寇颜思齐有其地,始称台湾。”
这里所指的台湾,就是指海盗盘踞的台湾中部大员一带。
同时也是荷兰人占据的政治和商业中心,不是明朝所指的全岛名。
荷兰殖民时期,明朝廷称台湾为“东番”,泛指土着部落居住的地方,分为土番和野番。
土番意为居住在平原的部落,野番意为居住在山地的部落。
而“东番”这个名字明显带有矮化的意思。
到了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将荷兰人起名的普罗文蒂亚城改为东都明京。
并且设立一府二县。
也就是承天府、天兴县、万年县。
1664年其子郑经把东都改称东宁,并撤县改州。
一直至清朝初期,“台湾”作为官方名称开始使用。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