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辽东与辽州练兵(3/5)
李成梁被免职后,努尔哈赤从此就迎来自己人生的高光时刻,毕竟没有人约束他了。
李成梁被罢官后的第二年,丰臣秀吉进军朝鲜,辽东军被派往朝鲜,明廷在辽东的军力空虚。
接着,辽东军在朝鲜之役中损兵折将,明军在东北布置的军力处于被动局面。
这段时期,努尔哈赤彻底放飞自我,一举击败了海西、叶赫女真等多部。
即便努尔哈赤军力有了极大的发展,努尔哈赤依旧在明朝皇帝、明军、官员面前装孙子,还前往京师朝贡万历皇帝。
李成梁被罢官十年后,万历皇帝深感辽东局势的复杂。最终,启用了赋闲在家的李成梁。
但是,时隔十年,李成梁早已没了以往的锋芒和自信。
这时的他只求无过,不求有功。这样的心态致使李成梁放弃了自己建立的宽甸六堡(宽奠堡、长奠堡、永奠堡、大奠堡、新奠堡、苏奠堡)。
宽甸六堡的放弃使得努尔哈赤获得了大量土地与战马。
后来在李成梁在着手扶持舒尔哈齐,削弱努尔哈赤的时候,恰逢熊廷弼巡按辽东,上书李成梁的各种罪行。
万历无奈,只能免去李成梁的官职,不再启用。
此后,朝廷再也找不到能力如李成梁一般可以镇守辽东的人。努尔哈赤从此再无限制,大肆发动战争攻打叶赫、乌拉部,崛起之势无人可挡。
最终与明朝廷反目开战。
后金八旗努尔哈赤的崛起与李成梁的纵容有关系吗?
肯定是有的,但是如果说将全部责任推到李成梁身上也是不客观的。李成梁纵容努尔哈赤壮大,与他实施的以夷治夷的策略有关。当然,也有养寇自重的成分。
从这方面来说,努尔哈赤的崛起,是李成梁实施政策中的一部分,并没有什么过错。
只不过因为朝廷文官弹劾被罢官,失去了对努尔哈赤的控制,等到再次官复原职,才发现努尔哈赤已经是尾大不掉了。
李成梁自万历十九年被罢官,然后在万历二十九年恢复官职。这十年中,那些巡抚、总兵发现不了辽东的问题吗?没有向朝廷上奏吗?
亦或朝廷文官集团为了自身利益,只顾党争。
总的来看,李成梁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将努尔哈赤的崛起全部算在李成梁头上,多少有些不尊重实际情况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