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上任登莱与兖州平乱(5/5)
针对青岛的发展,现在也只能缓步推进,毕竟青岛只是一个人口不多的小镇。就算你青岛港、胶州湾港口条件再好,人口基数上不来,也不顶用。
青岛附近也就两个卫所(灵山卫、鳌山卫)、几座县城(胶县、即墨)。
人口的数量已经限制了青岛的港口贸易与发展,只能后期从辽东或其他地区移民了,心急也吃不了热豆腐。
登莱官署设在登州府城,也就是蓬莱城。作为一府之城,无论是在人口,经济、政治等多方面都比掖县、青岛强不少。
府城如此便利,那就省去很多的功夫了。从辽东逃过来的百姓安置在府城周围,这就很大程度上方便募兵。
此外,登莱府城与山海关、觉华岛、辽东半岛、长生岛、皮岛、朝鲜等沟通交流,都是省时省力。有条件的话,说不好还能在朝鲜之战上插一手。
北方部分省基本上都是严重缺粮食,将粮食通过海船运抵登州、辽东,不仅可使得商行从官府这获得稳定的财源,还就此获得了众多的客源。
如果情况允许,还可以把年初那批兵器交给东江毛文龙。价钱可以的话,那些皮甲、甲胄也不是不能卖。
重返登州的一路上,刘卓基本上都在思考怎么通过巡抚的头衔来发展自身。
明朝的巡抚更注重的是军务,从“巡抚登莱地方赞理军务”这个头衔就看出来了,政务自有承宣布政使司衙门、知府管理。
弄明白后,发现没法插手地方的政务,也可能自己还没有上任不太清楚里面的门道。实在没办法,只能通过商业来渗透了。毕竟蓬莱设施完善,直接就可以用。
就在蓬莱附近建粮仓、设大营、聚残兵流民、训练水师、锻炼新兵。
青岛还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发展好,实在不行,就偷偷的把海船租给、卖给那些个商船,一块做海贸生意。
明末:大周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