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对女性的压迫(2/5)
为什么要给女性戴上如此之多的枷锁呢,为什么要把女性禁锢在这狭小的宅院内呢?董映雪心有不甘。
“娘子若是想出去,可以孩子生了以后,稍微装扮一下。也或者可以去青岛镇那边,那边有一些洋人,不讲究这个。”刘卓向媳妇介绍。
“要不,你忙完这边的事,带我和丰儿去青岛吧,我就在青岛把孩子生下来。”董映雪提议道。
“你如今刚怀上,长途颠簸劳累。万一出了意外,该怎么办?稳妥起见,还是等你将孩子生了比较好。”刘卓关心道。古代的一些路面确实太差劲了,不是泥泞不堪,就是路面灰尘满天。
“是我考虑不周全。”董映雪一脸无奈。
封建社会中,尤其是宋明以后。未出嫁的、出嫁的女性都要遵循严格的礼法与闺训,越是出身高贵,受到的教育就越严。
不管是皇室女眷,还是奴仆村妇,都不例外,会受到各种规矩的约束。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也就成为了女子必须遵从的一条。女子终日守在家中,不与外界产生联系。女子的娱乐活动也并不多,琴棋书画、吟诗作赋、女红等。
造成这一后果,对后世产生较大影响的就是南宋朱熹提出的朱子理学。
朱熹提出了女性应当守节,主张“饿死是小,失节是大”、推崇“三从四德”。朱熹是个文人,他的主张也在文人、士子中传播,进而成为了社会的风气与主流。
他为后世的女人亲手戴上了枷锁,严格限制女人的自由与活动。使得此后的七百年,女人彻底沦为男人附庸与奴仆,也对后来女性造成了极大的心理与身体伤害。
“朱熹这老小人就是个伪君子,提出的理学迎合了后世帝王,有利于王朝统治,被元明的统治者接受。但是,这伪君子不仅与儿媳有染,诱尼姑为妾室,还不孝顺其母。”
“真不知道,这朱熹的学说凭什么值得元、明两朝上层如此推崇。老朱为了拉拢儒家一派,认了朱熹这个小人为祖宗,也真是让人觉得可笑。”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