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重辽西、轻辽东(4/5)
登州府城。
“你已经打算好了吗?明年就再一次登上辽东吗?”董映雪穿着厚厚的棉衣紧握刘卓双手。
“你不用多想,我登上辽东,也只是占据要紧地方。好让百姓安心耕种,从而减少钱粮的消耗,不会对后金发动大规模的行动。”刘卓向媳妇缓缓道出自己进驻的目的。
“九月份的时候,我去了次长生岛,岛上的百姓过得并不好。登莱两州的供给与城外收取的税银在实是养不了太多的士兵。若不是商行在练兵前购置了大量的粮草供给,这兵能募多少都不知道。”
“本想着通过海上的的便利,插手海贸,奈何登莱先天优势不足啊。或许等水泥路修成才会有所好转。若是日后收不了回报,可就坑苦了刘家。”刘卓一脸无奈的说着。
“你就没想着请求朝廷拨出一笔军饷吗?”董映雪疑惑不解。
“想过啊。奏疏递上去不是石沉大海,就是拨下来银两杯水车薪。朝廷把重心全部放在了宁远一线,对于登莱、东江确实是不太看重。宁远一带十多万的兵马,而登莱也就几万人,你觉得朝廷会在乎小小的登莱?”刘卓反驳着。
“都是在为朝廷当官,为大明朝打仗,朝廷不能厚此薄彼。你不写条陈上奏,我来帮你写。”董映雪放平纸张,拿起毛笔思索片刻,开始写道。
前世的时候,孙承宗经略辽东四年,练兵、修城,步步为营,渐渐推进。派兵占据锦州、松山、杏山、石屯及大小凌河各城,形成宁远防线。
天启五年,明军自宁远又向前推进二百里,从而形成了以宁远为中心的宁锦防线。孙承宗在辽东期间,与天津巡抚毕自严、登莱巡抚袁可立遥相呼应。
“关门息警,中朝宴然,不复以边事为虑矣。”这就是对孙承宗的评价。孙承宗虽未直接参与后来的宁远、宁锦之战,但是其修筑的城防、购置的火炮确实在大战中发挥极大的功劳。
孙承宗是有功,不否认。
但是,孙承宗在辽西花费的白银太多了,达上千万两的白银。朝廷每年都要投入海量的银子,疯狂建造的堡垒,把大明财政拖入了一个深不见底的无底洞。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